摘要(Abstract):
《水经注》中描述的铜翁仲和般祠石基“恒与水齐”现象,表明其所处位置在丰水期的水面曲线变化比较稳定,这是该河段河床坡度由缓变陡导致的。而这两处现象在东晋末期消失,应归结为沿程淤积造成坡度临界点下移的结果,可以证明黄河中下游正处于沿程淤积阶段,尚未进入溯源淤积阶段。由于沿程淤积的趋势是塑造与河流输沙能力相平衡的河床纵剖面,有助于减轻下游排水不畅问题,因此,这两处记录能够证明魏晋时期黄河下游正处于河道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可以回应前人对魏晋时期黄河安流现象的质疑。
关键词(KeyWords): 恒与水齐;沿程淤积;溯源淤积;黄河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