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民国时期,水利界对黄河下游水患问题逐渐溯源至中上游地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之于黄河治理的重要性认识更为清晰。自然环境破坏与生存条件恶化,成为政府与民众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动力。水旱灾害频发、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成为水利工程、林学、土壤学等诸多学者对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主流认知。这一时期有关黄土高原土壤、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介,水土保持试验区的设置等,为政府主导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逐步探索出植树造林、农田改造、工程修筑等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由此积累的基础与经验,为新中国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民国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环境认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华对东北生态环境破坏研究”(21BZS014);;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四五”重大项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史研究”(22JJD7700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