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基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简称"五化")指标体系,运用"发展-差异-互动"评价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五化"协调的空间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区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1)"单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等级性和差异性,其中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空间格局基本类似,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集中片区、核心城市附近区域以及东部局部地区。较低、低水平区除了一些分布在较高、中等水平区附近或者夹杂其间,其余则在西部、西南部形成集聚片区。东北半壁高于西南半壁的空间差异化特征明显。(2)"五化"发展、互动和综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相似,与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差异较大,凸显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在"五化"协调发展中的主导地位。(3)"五化"发展、互动和综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关联现象较为相似,表现为高、较高水平区在中部地区呈现正向关联并形成热、次热点区,形成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联动效应佳的高值分布区。差异水平的空间关联状况则与整体基本相反,且各类区的集聚范围明显减小、集聚程度明显下降。根据各等级水平区的形成原因分析发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协调发展中扮演了主导"角色",发展、互动水平的作用效果大于差异水平,较低、低水平区"单化"层级的提升和互动效率的提高是促进"五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KeyWords): “五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县域;黄河流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大数据、电青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人文社科类:2021-CX-01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项目“中原城市群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研究”(2020BJJ018);;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研究”(SKL-2021-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