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管理 > 招生 > 正文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第二轮)

2024-04-02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创建于2002年,2004年获批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依托中心建设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城乡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甲骨学与汉字文明研究所、文化遗产与都城文明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和《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辑刊编辑部,牵头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试点实验室),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

中心围绕“黄河学”交叉学科建设,聚焦“黄河文明承传与转型”“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持续举办“黄河学高层论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出版了《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等标志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学报》《地理学报》《文学评论》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Applied Geography》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

现有教职工81人,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8人(含校外合作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9人(含校外合作导师11人)。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四青”人才、省校特聘教授等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建有“黄河学甲骨学与古代文明两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黄河学”、“民族历史学”入选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与主体学院共同开展地理学、应用经济学、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以学校地理学、应用经济学、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独立招收培养相关学科博士后。

注重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和跨学科培养。每年选派研究生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进行联合培养,聘任美国、加拿大、英国、希腊、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教授到中心授课,利用中心多学科综合优势加强“黄河学”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注重黄河文化的传承创新,连续组织研究生进行暑期黄河流域学术考察,将黄河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全体师生,诚挚欢迎您的到来!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招生学科(专业)目录(第二轮)

联系人:王老师               咨询电话:0371-22826115


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报考条件及考核实施细则

060100 考古学

01 黄河学(黄河文明探源)

侯卫东*B 刘春迎

报考条件及考核实施细则见我单位网站。

060200 中国史

01 黄河学(黄河文明演进)

王震中 田志光 吴朋飞*B

报考条件及考核实施细则见我单位网站。

070500 地理学

01 黄河学(流域地理学)

张小  苗长虹  董冠鹏*A  艾少伟*B  赵建吉  赵宏波

李江苏  邳华伟*B  刘鹏飞  刘 勇  陈肖飞

报考条件及考核实施细则见我单位网站。

招生导师及招生方式标注说明:导师姓名后的*代表其为本轮次招生导师,招生导师后的符号AB代表其采取的招生方式,其中A代表“硕博连读”、B代表“申请—考核”。招生导师为“导师组”的学科(专业)不区分导师。


具体招生简章和招生办法见学校和中心网站。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