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河南大学创建获批的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城乡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甲骨学与汉字文明研究所、文化遗产与都城文明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和《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辑刊编辑部,牵头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试点实验室)、河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成立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黄河流域研发中心,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
中心围绕“黄河学”交叉学科建设,聚焦“黄河文明承传与转型”“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持续举办“黄河学高层论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出版了《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等标志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学报》《地理学报》《文学评论》《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Applied Geography》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0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
现有教职工80余人,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四青”人才、省校特聘教授等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74人,中心师资队伍学科分布、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特长配置合理,科研能力突出,教学及指导研究生经验丰富。
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建有“黄河学”、“甲骨学与古代文明”两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主体学院共同开展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以学校地理学、应用经济学、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独立招收培养相关学科博士后。注重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和跨学科培养。每年选派研究生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进行联合培养,聘任美国、加拿大、英国、希腊、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教授到中心授课,利用中心多学科综合优势加强“黄河学”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注重黄河文化的传承创新,连续组织研究生进行暑期黄河流域学术考察,将黄河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全体师生,诚挚地欢迎您的到来!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型)
单位代码:024 联系人:王老师 咨询电话:0371-22826115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 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推免生)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1 (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 ①发展经济学 ②经济思想史 |
030400民族学 01(全日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2(全日制)中华民族学 03(全日制)人类学与世界民族 | 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5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④848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 民族学通论 | ①中国民族概论 ②文化人类学概论 |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01 (全日制)中国古代文学 02 (全日制)汉语言文字学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5文学批评与写作 ④810中国语言文学 | 文学与语言综合 | ①外国文学史 ②现代汉语 |
060100考古学 01 (全日制)断代考古 02 (全日制)专门考古 03 (全日制)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基础 | 文物考古常识 | ①中国考古学 ②中国古代史 |
060200中国史 01(全日制)中国古代史 02(全日制)中国历史地理学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中国通史 | ①写作 ②史学概论 |
070500地理学 01(全日制) 自然地理学 02(全日制) 人文地理学 03(全日制) 经济地理学 04(全日制) 流域地理学 05(全日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7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任选二) | 中国地理 | 方向01~04: ①经济地理 ②世界地理 方向05: ①遥感概论 ②测量学 |
初试参考书目 |
020202区域经济学 806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30400民族学 645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48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25年)。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615文学批评与写作<含文学理论、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810中国语言文学<含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060100考古学 628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基础:《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博物馆学概论》陈红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060200中国史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中国古代史(占30%)、中国近现代史(占20%)、世界古代史(占20%)、世界近现代史(占30%),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 070500地理学 807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任选二): 《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马建华主编,2018年; 《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赵荣、王恩涌主编,2006年;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黄杏元、马劲松编著,2008年; 《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丁圣彦主编,2014年。 |
复试参考书目 |
020202区域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基础》(第4版),张晓峒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030400民族学 民族学通论:《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人类学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与语言综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060100考古学 文物考古常识:《新石器时代考古》张江凯主编(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夏商考古》陈旭主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两周考古》赵丛苍主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文物学概论》吴诗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060200中国史 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教程》朱绍侯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2000年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靳德行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人文语义学导论》张宝明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070500地理学 《中国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赵济等主编,2020年。 |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目 |
020202区域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张培刚、张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教程》(第4版),陈孟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30400民族学 不指定参考书。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亚非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060100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教程》朱绍侯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060200中国史 写作:不指定参考书; 史学概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李振宏、刘克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070500地理学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李小建编,2018年;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杨青山等主编,2004年; 遥感概论:《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梅安新等著,2001年; 测量学:《测量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