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上午,“商文明研究的地质考古学视野——资源、环境、技术和认知”专题报告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举办。报告会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河南大学商文明研究院共同承办。
专题报告主讲人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荆志淳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侯卫东担任主持人。出席本次专题报告的与谈人有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院长张立东,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金锐,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秦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贺俊、董好。
会议现场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荆志淳教授做专题报告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侯卫东发言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院长张立东发言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金锐发言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秦臻发言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贺俊发言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董好发言
报告会伊始,荆志淳首先介绍了地质考古学的国内外学术背景,并计划从地质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环境、资源、技术和认知四个层面来谈论对商文明研究的认识。
从环境层面,荆志淳介绍了沉积物、土壤和地貌演变等概念。由于黄河下游在历史上经常改道,所以黄河下游商丘地区的地层序列和地貌演化而变得复杂化。而后,他讲解了矿物和岩石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发展。
从资源层面,他表示: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以铜和青铜为例,青铜的每种基本金属都是作为单独矿石发现的,将铜、锡和铅以正确的比例结合在一起,经过冶炼就会制成青铜。
从技术层面,他认为技术一直是考古学中物质文化研究的核心,因为考古记录是由过去人类活动的物质遗存组成的。他总结道:技术是人类的外部适应手段,是在 "人类理性的实用方面 "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知识的集合体。
从认知层面,荆志淳提出,认知考古学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方式。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我们使用符号的能力。所有智能思维都基于符号,因为文字本身就是符号,声音或书写的字母代表(或象征)现实世界的某个方面。
最后,荆志淳以“了解过去是为了认识当今,旨在未来”为结语结束了此次专题报告。
各位与谈人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认识和体会。
张立东分享了自己对淮阳考古新发现的认识,并将其与本次专题报告结合起来,开拓了考古学研究思路和视野。
秦臻认为从报告中提到的认知层面得到了更多启发,引发了自己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教育更深入的思考。
金锐向荆教授请教了关于青铜核心技术制造和传播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荆教授的热情回应和解答。
贺俊认为对于传统考古学来说,很多问题也需要得到科学技术介入和解决,以后将会积极吸纳科技考古的优势和特点,以此丰富知识构成。
董好表示,从地质考古学的角度可以更加清楚认识到古人选择古遗址的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能有更全面的了解。
侯卫东感谢各位专家及师生的参与,希望夏商文明研究以考古学为主要手段,能够在中华大地上乃至全世界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