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原经济区”课题组
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相关省区和城市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的首位城市,需要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升级版,深入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和中原经济区战略,搭建内陆省份面向全球经济的对外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窗口,强化作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东方战略枢纽功能,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原崛起提供强大开放动力
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为河南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做优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并进而向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迈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是新时期我国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与推行亚欧大陆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国家谋划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棋局,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释放新的增长潜力的重大战略抓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将会有力促进内陆地区的开放、东中西区域的联动协调与一体化发展,也必将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的开放动力。
河南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与发展中大省,面临着探索走出一条“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四化同步”路子的艰巨任务,并担负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转型和复兴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推进,特别是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前5名,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中期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全省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省仍面临着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综合开放能力和创新能力弱、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工业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性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是新时期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产业战略支撑。而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为河南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做优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开放动力。与过去单向度的开放不同,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所形成的“向东”、“向西”双向开放格局和宽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在地理上和经济上具有“承东启西”作用的河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发展机遇。国家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将有利于发挥全省的区位、劳动力、能源资源和市场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发展;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扩大对西欧、北美、东亚等发达经济体贸易和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西部、中亚、西亚、中东欧、非洲等地区扩大投资和贸易,发挥在农业、能源资源开发、资源加工等领域所形成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有利于激发人口、市场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全面引进和培养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有利于加快内陆地区自贸区建设,推进制度与体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形成开放倒逼改革新优势。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镇产业为支撑,以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枢纽,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构建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和现代城镇体系,是新时期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城镇化战略支撑。而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为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并进而向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迈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战略空间。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郑州和中原城市群与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城市群和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西部城市群的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凸显中原城市群作为陆桥通道上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国家重点发展城市群的战略支点地位,形成服务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和支撑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发展的增长极。
郑州具备作为东方战略枢纽的优越条件
河南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郑州作为省会,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潜力。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建设,郑州作为综合竞争力、国内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国际航运物流竞争力名列前茅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从历史上看,在北宋以前的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名符其实的“天地之中”,是国家的核心战略枢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一端伫立着以黄河文明、儒家文化和朝贡贸易体系为核心的东方帝国,一端伫立着以地中海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殖民贸易体系为核心的罗马帝国。而在丝绸之路的中间,则是印度的佛教文明和广大的中亚、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文明。作为中原王朝的都城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洛阳、开封在人类社会的公元第一个千年中,都为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枢纽作用。
从国家区域总体战略格局来看,河南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支点地位。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会处,向东承接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区域,向西贯通广大西部内陆地区,向北对接京津冀等北方经济,向南连接珠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南方经济,在促进我国东西双向开放、互动合作发展与南北连接互通、相互协调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从郑州的区位和在国家的交通和通道功能来看,郑州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运输网、信息网、管道运输网的中部枢纽,陆空衔接高效,陆港与海港联动发展潜力巨大。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通道的形成和郑州国家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建设,与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管道运输优势的结合,将进一步凸显郑州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以郑州为中心,在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了中国27%的GDP和30%的人口;1000公里半径内,人口和GDP各覆盖50%以上;2000公里半径内几乎覆盖90%。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4E级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1.5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
从中心城市经济集聚和辐射能力看,郑州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提升速度很快,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潜力在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上已占据鳌头。2013年,郑州的GDP达到6202亿元,年增长12.1%,实际到位域外资金14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来郑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3家。在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上,郑州的GDP总量居首,比处于第二位的西安高出1300亿元。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与投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区域合作与国际交往中,只有足够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中心城市才能在经济带的组织中发挥经济枢纽作用。
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的组合看,郑州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体系,并形成了生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伴随着人口、投资集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上升,郑州形成了IT、汽车制造、食品等一系列优势产业,现代物流、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技术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郑州的生产服务枢纽功能。
从城市发展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来看,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建设,目前郑州正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功能定位发展,其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与辐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郑州作为综合竞争力、国内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国际航运物流竞争力名列前茅并快速提升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同时,伴随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下一代互联网和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等建设,郑州作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上信息传输、信息服务、信息消费枢纽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强化东方战略枢纽功能需要继承与创新
郑州作为河南和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要着力推行“东引西进、东西开放”战略,同时要积极推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还应利用黄河文明与沿黄地区紧密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积极推动实施“黄河经济带”战略,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河金岸。
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升级版,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要依托第二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及中线、南线的国际能源大通道,重点发展中国与中亚、南亚、中东欧等国家的共赢合作。早在本世纪初,李克强主政河南时就十分重视亚欧大陆桥的作用,提出了“东引西进”这一重大战略,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随着世界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重启和重构“东引西进”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对接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新时期河南省对外开放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郑州作为河南和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需要率先打破内陆经济的封闭循环,着力推行“东引西进、东西开放”战略,抢抓“东向”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研究谋划“西向”开拓西部、中亚、中东欧和西欧的能源、资源、市场并大力发展投资和贸易的战略,以产业集聚区及其支撑的中原城市群、郑汴都市区、郑洛三工业走廊等为空间载体,以产城融合、“四化”同步为路径,打造一批以开放为动力和品牌的国际国内合作发展示范区,与中亚、中东欧、西欧合作建设丝绸之路产业园,强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段的枢纽和主导地位。
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切实提升郑州的对外服务功能。不断增加郑州市的人口集聚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战略枢纽建设十分重要。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支持郑(州)汴(开封)新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提升郑(州)洛(阳)三(门峡)工业走廊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和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
强力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积极推动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是物流,要通过大交通来构建大枢纽,用大枢纽来发展大物流,用大物流来带动大产业,用大产业来支撑大都市,用大城市来引领大经济。郑州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旺盛,资本、技术、人才等配套生产要素充足,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通道上最佳的陆空联运节点。一要构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和国内、国际航线四通八达的空中通道,实现“铁、公、机”无缝衔接、竞相发展的多式联运体系;二是做好物流园区布局优化与功能分工,着力推进郑州国际物流区和航空港物流区两个核心区,有序推动其他物流功能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功能;三是推动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快运速递、集装箱运输、综合物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以及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动大中型企业整合与骨干企业完善供应链条,积极扶持和培育综合的物流服务集成商,鼓励本地航空物流企业并购国外货航公司或者入股、控股国外机场;五是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郑州,培育以综合物流服务、速递、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六是以智慧郑州建设为契机,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着力点,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以健全物流网为基础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与智慧物流产业,推动物流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慧化。
要巧打黄河文明牌,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河金岸。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黄河文明正是通过这条通道与地中海文明进行交流、对话、合作、发展的,而郑州正处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从河南的发展策略看,要利用黄河文明与沿黄地区紧密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加强与流域内各省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推动实施“黄河经济带”战略,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河金岸。要积极参与黄河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谋划和协商,在郑州创建丝路—陆桥—黄河经济文化合作国际论坛,将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升格为亚欧文明对话国家论坛;在洛阳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开封创建“世界文化之都”国际论坛。建设开封至三门峡的黄河文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带,大力开展与古都西安的合作。积极联合黄河流域各省和新疆,推动国家出台“丝路—陆桥—黄河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并编制相应的规划;强化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的联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开展战略性合作。与“东引西进”战略相配合,一方面强化对环渤海地区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服务业的产业承接,加强与黄河沿岸省区的旅游合作、人才合作和生态合作;另一方面,加快在西部地区建立原材料和能源基地,并推动部分能源原材料产业向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大力推动东方战略枢纽功能的专业化
发挥郑州作为东方战略枢纽的功能,就要以郑州航空枢纽为核心,推动多维立体式交通运输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这一目标,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加强与中亚、中东欧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区域合作的新体制机制,争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改革创新的枢纽节点。
以郑州航空枢纽为核心,推动多维立体式交通运输建设,构建“连天接地”的国家多式联运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交换、集聚和增值,而四通八达的内外部联系通道以及实现无缝对接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支撑。加快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轴线建设,强化郑州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联系,尽快打通郑州与天津、青岛的快速联系通道,构建完善便捷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体系。积极推动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动登封至商丘、机场至周口等地方高速公路建设,与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和郑(州)民(权)高速共同构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连通外部的公路、铁路建设,构建以空港为中心的放射状陆路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机场,增开国际货运航线,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加强同连云港、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形成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国家多式联运中心。加快郑州机场综合换乘中心建设,设立中原城市群城际枢纽站,推动郑州机场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设施,提高转运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空陆联运设施建设,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集拼、转运功能;大力发展空铁联运,推动郑州机场与郑州高铁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着力提升航空港的门户开放功能,积极申报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从长远趋势来看,未来20年区域协调发展仍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战略重点也逐渐由沿海转向中西部,必然要加大中西部的开发力度,有必要在条件较好的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增加了郑州申报与建立内陆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砝码与优势。因此,要紧紧围绕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这一目标,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郑州与河南的投资“软硬环境”,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完善与提升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仓储、研发、展示等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积极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外资准入和负面清单政策;积极申请开展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将郑州打造成为内陆离岸金融中心。全面提升国家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继续加大增开国际客货航线的力度,打造丝绸之路空中走廊,借助郑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依托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平台,打造“铁、公、机、海”等多式联运的节点,推动内陆的海港功能建设,积极申报内陆汽车口岸。
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提供富有特色的专业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系统化创新,加大对外金融交流与合作;扩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品种,在继续增加农业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能源类、化工类、金属类产品上市,加快其向综合类期货交易所转型;完善金融后台服务功能,拓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努力形成机构集聚、市场活跃、设施先进、服务高效、信息畅通的区域性重要金融核心功能区与全球金融服务网络重要节点。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探索区域合作的新体制机制,争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改革创新的枢纽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了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并贯穿了中亚、西亚、中东欧的大部分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文化、种族的差异巨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差异与分歧,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黄河文明和中原文化历来以包容、合作、协调见长,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又处于东中西互动的中间位置,理应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一些探索。一方面,要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等多边、双边组织和论坛,积极申请承办有关领导人会晤、商品展、研讨会、促进会、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广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郑州来豫考察、投资与招商,邀请他们在郑州设立领事馆和商务机构,开展签证办理、商务文化交流等业务;借助郑欧国际班列运营管理的经验,积极探索中欧物流通道建设管理、经营与合作的机制,加强与中亚、中东欧之间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借助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设立投资便利化的集中办公场所;设立营商服务专职机构,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支付等优质服务;积极探索民航管理先行先试、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等对外开放的创新机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市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战略的对接与协调。
□策划:张建赵铁军□主持人:张光辉苗长虹□课题组成员:孙德中赵建吉刘玉梅艾少伟吕可文□执笔:苗长虹吕可文□责任编辑:王丹□美编:刘竞
摘自《河南日报》2014年3月19日第六版。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