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公告栏 > 正文
【学术预告】王心源 :空间考古——理论方法与实践
2021-07-09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活动

中国考古百年纪念系列学术活动

主讲人:王心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主持人:苗长虹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时 间:2021年712日(周9:00—10:30

地 点: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内容简介:空间考古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践,基于Radarsat卫星图像建立地形-地貌、河流、地下水等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下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四种样式,基于巢湖钻孔岩芯建立巢湖流域1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序列。

主讲人简介:

王心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理学学士,南京大学构造地质专业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系遥感考古方向博士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字“一带一路”(DBAR)世界遗产工作组(DBAR-Heritage)联合主席,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MOS)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MOS-China)常务理事,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空间考古与数字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基于Radarsat卫星图像建立地形-地貌、河流、地下水等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下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四种样式。基于巢湖钻孔岩芯建立巢湖流域1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序列。空间考古学学科架构提出者之一,分别在丝绸之路起点段(中国,2013)及终点段(古罗马,2018)遥感考古重大发现十多处遗址。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空间考古技术方法在国外发现考古遗址者。承担科技支撑、863、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正在承担中国科学院 A 类先导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课题“一带一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遗产地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研发”、国防科工局“高分航空一带一路世界遗产监测保护典型应用示范”等研究。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文献检索“remote sensing archaeology”SCI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