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依水“寻”城——从偃师商城水系发现的过程看城市内涵
主讲人:曹慧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持人:侯卫东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讲座时间:2021年4月14日(周三)上午9:00—11:00
讲座地点: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主讲人简介:曹慧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入所20余年来一直在偃师商城队从事田野一线工作,期间还参加了国内外其它一些遗址的发掘。研究领域为夏商考古,近年在传统夏商考古的基础上,加入先秦天文历法角度来思考夏商的联系与差异。学术成果已发表论文、报告、简报二十余篇。
讲座主要内容:
1983年为配合国家建设——首阳山电厂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队在田野勘探中,首次勘探出尘埋千年之久的偃师商城遗址。
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说,商汤受命为王,“作宫邑于洛之阳”。偃师商城的地望正属“洛之阳”,并且在1983年的勘探中,在城址外东南勘探出大型古代湖泊——鸿池。之后从1984年东一城门人工石质水渠为始,商城的人工水利设施逐步的被揭开:1988—1990年偃师商城护城壕的发现;1991—1994年Ⅱ号府库内发现独立的人工水网系统;1993—2001年首个“皇家园林”北部池苑的展现;2007—2008年人工跨河水道的发现等等。
人工水利设施的不断发现,逐步提高了城市内涵,对城址的布局、性质、学术思路;到整个偃师商城的研究、田野工作的规划都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