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公告栏 > 正文
张侃: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学理脉络与可能趋向
2017-12-13  

报告题目 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学理脉络与可能趋向

报 告 人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 12月24日上午9:00-11:00

报告地点: 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16会议室

主办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张侃,浙江温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哈佛—燕京学社、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区域社会史、民间文献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全球史评论》《开发时代》《学术月刊》《东南学术》《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福建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厦门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位教师”等称号。

 附:报告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眼光向下”的社会史和历史人类学在展现中国历史上庶民群体的日常生活形态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契约文书、庙宇碑铭、宗族谱牒、宗教科仪、民用类书、日记账簿、歌册唱本、民间药书等成为重要研究文本。那么如何收集、整理或呈现民间历史文献?考订、辨析民间历史文献的要点何在?它与传世文献、官方典籍的差异所在?民间历史文献能展现的历史广度与限度在哪里?是否有潜力推动史学范式的转变?讲座将就上述问题展开阐述,从史学实践和学科观念的互动,剖析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学科内涵。具体分为二个层面:一、将民间历史文献研究放置于新史学发展过程予以理解,以学术流变切入梳理学界利用民间历史文献所包含的学术共识;二、借助田野调查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实践,以经验描述和理论探索为基础,归纳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论旨趣和可能趋向。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