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对话性的儒学及其全球化的意义”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将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简介儒学的历史发展,重新诠释的当代发展,指出就当下以及将来的发展而言,儒学的当代开展是指儒学从东亚到全球的地域性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与西方宗教传统的对话将构成其核心课题之一。其次,将说明儒学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宗教性或精神性的传统(religious or spiritual tradition),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将儒学作为一种宗教性或精神性的传统。第三,将重点指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话性一直构成儒学传统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最后,指出儒学传统在当今无可回避的全球化过程中对于世界文明和宗教对话至少应有的三方面的贡献,包括“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及多元宗教参与和多元宗教认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
【讲者简介】
彭国翔,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编委、《中国哲学史》副主编等。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夏威夷大学安德鲁斯讲座访问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人、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洪堡学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访问学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台湾大学访问研究员等。曾获德国洪堡基金会与教育部颁授的“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中国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中国哲学史学会首届“学会论文奖”一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和宗教的比较。著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台北学生书局,2003;北京三联书店,2005)、《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近世儒学史的辨正与钩沉》(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13)、《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以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