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这面来自远方的锦旗,真鲜艳
2024-05-13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收到一面特殊的锦旗和一份来自基层的证书,这是四川省米易县马鹿寨彝族村(简称马鹿村)为了感谢王广瑞同志扎根基层冲在第一线担任“第一书记”的付出。

2015年,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王广瑞同志被攀枝花市组织部门选派到马鹿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清楚地记得刚到村上任职的情景,进村唯一公路是一条三米左右的沿湖泥巴路,每逢雨季都会被滑坡泥石流摧毁,导致道路中断两三个月,交通条件极为不便,阻碍产业发展和村民出行。彼时村中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很难找到一块较为平整的耕地,社会治安也不好。贫困程度之深令他难以忘怀,脱贫任务艰又难。

王广瑞驻村工作(2015-2016

王广瑞驻村工作掠影

既来之则安之,王广瑞同志牢记使命,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与帮扶部门一起为马鹿村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受过民族学田野调查训练的他,短时间之内为村上建立16份大数据文件,为贫困户制定一对一精准帮扶措施。制定五年扶贫规划(2015~2019年),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改善、能力建设等五大板块。针对当地气候地形特点,因地制宜规划2000亩芒果、1200亩核桃、300亩青花椒的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同时邀请芒果专家给果农集中指导,在剪枝、嫁接、防病、除害等方面手把手教学。另外,制定育才奖励办法,对村上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的青少年给予500-2000元的现金奖励,该制度坚持至今,逐步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现在村民还经常找他咨询高校专业事宜。

马鹿村于2017年在攀枝花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50多户贫困户全部摘帽,正奔赴在小康之路上。如今多年过去了,马鹿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种下的芒果树早已挂果,双车道进村水泥路已经修通,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据了解,芒果管理较好的农户,年收入超过30万元。村中高原草甸风景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旅游“火”起来,产业“兴”起来,群众腰包也“鼓”起来,这离不开2015-2016年王广瑞同志担任“第一书记”的贡献。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彝族村民何明贵一家,种植20多亩芒果,养殖100多只黑山羊,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184元上升至现在的2.6万元,家里住上了新房,生了第三胎,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2023年12月,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马鹿村梳理了对该村做出巨大贡献的关键人物和主要事件,并赠送了锦旗。于是,一面印有“不忘初心 心系群众 乡村振兴路上同行”的锦旗邮寄到了河南大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印有“荣誉村民”字样的证书,是给我校黄河文明中心王广瑞的。

    “虽然落款只是一个村庄,但在我心中这是收到的最高荣誉”,脱贫攻坚的那段岁月令王广瑞同志终生难忘。马鹿村村民早已把王广瑞同志作为村中的一员,经常喊话“常回家看看”。从群众中来,到实践中去。王广瑞老师在课堂上把马鹿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与学科理论政策相联系,落到实处,避免空谈。通过实践助益科研,王广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其中主要案例就来源于他这段特殊经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王广瑞撰写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部委以上部门采用,受到国家民委表彰,助力河南大学高水平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河大力量。

 



个人简介:

      王广瑞,河南林州人,博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民族学论丛》《民族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8项,撰写决策咨询报告8篇被相关部门采用,受到国家民委表彰。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