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万合利致辞

图为部分学生演讲现场

图为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孔令刚、教务处副处长朱显峰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图为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朱俊彪、中心副主任陈家涛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图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图为参加活动教师学生合影
2021年12月2日15:00—17:00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举办了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黄河学院、“黄河铸魂”辅导员工作室共同主办的“我心中的黄河故事”演讲大赛。
比赛开幕式由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主持。介绍了莅临指导的评委以及参与活动老师: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孔令刚、河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朱显峰、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朱俊彪、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万合利、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涛以及黄河学院本科生实验班(科研协同育人实验班)班主任助理宋先杰、王晓蕊。首先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万合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黄河文明中心的优势就是文理交叉,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就是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同学融入进来。也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在比赛中展现出个人风采。”并对这次比赛提出了殷切期望,祝愿大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参与比赛的各位老师、选手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15:20分比赛正式开始,主持人申琳同学首先介绍了比赛流程及打分规则,随后参加比赛的13名选手依次上场,展示风采。他们在台上或慷慨激昂,或深情动容,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出对于黄河文化的礼赞。
观黄河古今,同学们讲述的故事范围广泛、类型多样。刘邓大军飞渡血色黄河,先烈杨靖宇精忠报国,元昶晴、孙荣羚、田管宁和杨悦璐同学带我们走进战火飘飞的抗日时期,重温战乱时代那令人动容的华夏民族情。奔涌的黄河桀骜不驯,如何治理黄河是古今共同的难题。古有林则徐“戴罪”治河千秋敬仰,今有三代“活铁犀”岁岁坚守黄河安澜。郝晨曦、徐倩倩同学让我们明白治理黄河的艰辛与不易。黄河铸就了灿烂的文明和信仰。潘赵红同学向我们讲诉了黄河水中的文化国运。杨雨婷同学对百年名校河南大学与黄河的关系娓娓道来。马喆同学以一句俗语“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启示我们探索黄河文明的大门。黄河也同样孕育了人民的幸福。无论是黄河水培育的硒砂瓜,还是人民胜利渠、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又或者是令我们敬佩的焦裕禄精神,王怡彤、张心怡和卢紫珞三位同学带着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给人民的福祉。
经过评委们的合议,比赛选出了各奖项的获得者。在比赛点评阶段,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孔令刚、河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朱显峰及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朱俊彪对13位参赛选手进行总体点评,主持人申琳宣布了获奖名单。随后,孔令刚、朱显峰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并合影;朱俊彪、陈家涛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并合影;田志光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并合影;宋先杰为优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并合影。最后,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涛作总结发言,指出:这次比赛同学们表达出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出了河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在语言组织和情感投入上还需精进,望今后再接再厉。
“我心中的黄河故事”演讲大赛的顺利举办,立足于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此次比赛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同学们更是赛出了风采、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度。此次活动与上学期开展“我心中的黄河文化”朗诵比赛,武陟黄河故道参观,以及暑期郑州花园口扒口处、黄河小浪底大坝、黄河博物馆、偃师二里头博物馆等调研参观活动,均是河南大学黄河学院本科生教育实施的一系列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