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线上参会人员

图为线下分会场

图为第二届“季镇淮钱仲联任访秋学术奖”获奖名单

图为黄河文明中心名誉主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关爱和教授
2021年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黄河文明中心名誉主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关爱和教授带领我校近代文学教研团队,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并在中心316会议室设现场分会场。
在会长致辞中,关爱和教授指出:自1981年第一届学术年会召开,已有四十年历史的学术年会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的传统,也是学术同仁交流成果、再续学术新篇的盛会。关爱和教授提到中国近代文学是一座丰富矿藏,作为“有矿家庭”成员的近代文学研究者,要有当仁不让的研究热情和自觉意识,并与参会同仁分享了三句话:学术研究是以有涯之生做无涯之事;近代文学研究史料丰富而且重要;近代文学学科期待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马卫中教授宣读了第二届“季镇淮钱仲联任访秋学术奖”获奖名单,奖金由河南大学校友基金会赞助。
6—7日,学术年会以四场主旨发言和五场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与会学者围绕庚子国变与近代文学、近代报刊与近代文学、近代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7日上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文学院马卫中教授主持小组学术汇报,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学院孙之梅教授主持年会闭幕式。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周兴陆教授在学术总结中表示,本届年会充分展现了近代文学的学科特性,反映了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前沿问题。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达敏教授在闭幕辞中指出,按照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思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期待未来有一部通贯1840—1949年文学发展过程、浑融古体文学和新文学研究的中国近代文学史,并祝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事业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通力合作下,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