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会1号通知发出后,已得到全国30余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相关研究人员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本通知(2号通知)除进一步落实野外会议专题考察地点及相关费用外,因会议原定日程安排与中秋节冲突,会议时间调整为9月11-16日,望周知。为方便后续会务安排,请有意参会但尚未报名的同仁尽快向会务组反馈会议回执。热烈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拨冗莅临。现将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
中国考古学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二、承办单位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
三、协办单位(按拼音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
河南省地理学会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四、会议时间与地点
1. 会议报道、注册
会议报到:2021年9月11日
报到地址:开封市中州颐和酒店(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校内)
2. 学术交流
会议时间:2021年9月12日-9月13日
会议地点:河南大学行政楼报告厅
3. 野外专题会议
会议时间:2021年9月14日至9月16日
会议地点:郑州-洛阳;焦作,濮阳-安阳
五、会议议题
1. 环境考古与中原文明;
2. 黄河文明发展与演化;
3. 史前和历史时期的生业经济;
4. 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和环境考古;
5. 数字环境考古;
6. 自然科学方法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7. 其他相关议题
六、接送站与票务
9月11日为大会报到时间,9月14日为不参加会后考察代表离会时间,报到当天有专车到郑州新郑机场和开封北站(高铁站)迎接代表,具体接站时间见第三号通知。请代表自行购买往返车/机票。
七、会议初步日程
(1)9月11日:与会专家注册报到(全天);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
(2)9月12-13日:学术会议交流;
(3)9月14-16日:野外专题会议(具体路线、时间安排见下文)
八、 重要截止日期
大会将于2021年8月中旬发布三号通知,烦请有意参会但尚未报名的同仁于8月15日前反馈回执。
九、会议费用
所有与会人员的交通费、食宿费用自理。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推荐住宿宾馆为中州颐和酒店(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校内),328元/天(标准间/单间),请会议代表在回执中选择。正式代表需交会议注册费700元、学生代表(包括研究生)和陪同人员注册费400元。
十、野外专题会议
野外专题会议费用自理,具体将由开封市梦芝华会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并开具发票。会议安排三天,第一天(9月14日)集中在郑州及洛阳参观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郑州商城遗址等中原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当晚宿郑州),第二天和第三天(9月15-16日)从郑州出发,分为两条线路:
线路1:郑州—安阳/濮阳,时间9月15-16日,主要内容包括安阳殷墟遗址、三杨庄遗址、戚城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等;16日下午乘车返回郑州/开封(费用900元,为14-16号费用);
线路2:郑州—焦作,时间9月15-16日,主要内容为云台山地质地貌;16日下午乘车返回郑州/开封(费用1200元,为14-16号费用)。
因为野外考察分为两个阶段,而第二阶段两条线路同时进行,每位代表只能选择第二阶段的一条路线考察。如果某条路线申请人数太少,可能考虑取消一条路线,一旦发生此种情况,会议筹备组会联系相关代表征询是否申请调整到另一条路线。
十一、交流形式
大会设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分会场展板等不同类型的交流形式。大会特邀报告拟30分钟,分会场报告拟20分钟(提问5分钟),展板报告尺寸为80 cm × 120 cm。欢迎各位专家积极准备、踊跃与会交流。会议统一编制论文摘要集。摘要文件格式为Word,汉字字体为宋体,5号字,英文字体全部设置为Times New Roman,全文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此外,本次大会会后将根据提交摘要及大会报告情况,在相关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组稿2~3辑(如“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第四纪研究”等),详见后续通知。
十二、学生优秀报告/展板的评选
大会期间,大会学术委员会将邀请有关专家评选学生优秀口头报告、学生优秀展板,颁发证书和礼品。颁奖仪式将在闭幕式进行。
十三、会议联系
烦请申请参会者于2021年8月15日前将回执发至会议联系人(任选其一即可):
侯卫东,18567020156
秦 臻,13598097150,qinzhen@henu.edu.cn
李开封,18238236009,kfli@henu.edu.cn
此外,为便于及时传递会议信息,本次会议创建了微信群“中国第七届环境考古大会”(群二维码见附件2),烦请与会代表加入,并修改自己的群名片(姓名-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