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王蕴智教授

图为讲座现场
11月26日下午,我校党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大讲堂在明伦校区小礼堂开讲。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王蕴智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摇篮》的专题讲座,来自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等单位的师生70余人聆听讲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春晓主持讲座。
王蕴智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工作思考,从古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河南汉字文化资源的地域优势等七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汉字的发展历史。在他的讲解下,一个个单调的汉字符号活化出了无穷生命力,仿佛从远古历史中走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王教授强调,河南作为古文字资料的出土大省、也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应加强对中原汉字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培育中原人民热爱汉字、热爱家乡的情结,在中原大地打造出传承华夏汉字文明的创新模式,让华夏汉字文明承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王春晓指出,王教授的讲座反映了他在中原打造传承华夏汉字文明的创新思考,是他致力推动河南实现从文字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跨越的多年知识积累和思想感悟。本场讲座信息内容详实、历史文化知识丰富,积极响应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时代指导性,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时代担当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参会师生纷纷表示从来没有想到看似形体简单的汉字蕴含了这么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真是一场生动精彩的学术盛宴。
王蕴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甲骨学与汉字文明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甲骨文与古代文明交叉学科博士点牵头人。河南省特聘教授。现任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许慎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等。长期从事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教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要课题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得“汉字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和首届王懿荣甲骨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