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专家组调研汇报会

图为专家组到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11月25日,河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来校对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周期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中原工学院院长王宗敏任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任专家组副组长。专家组成员有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学建,山东大学丁兆军教授,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张国成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孙中叶教授,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决策研究所所长曹武军教授,洛阳理工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汪丽萍。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参加此次调研活动。
调研中心汇报会在金明校区行政楼152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出席汇报会。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主任苗长虹及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刘在坤主持。
刘先省对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文明传承和机制创新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思路,协同研究黄河文明的发祥、发展、传承与转型,进入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行列,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刘先省表示,此次调研是对中心工作的一次体检,是进一步深化中心协同创新工作的良好契机,恳请各位专家多提问题,帮助中心取得更大发展。
杨学勇在讲话中指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相关工作起步早,推进实,资金投入大,通过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省内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突出。他强调,牵头高校要高度重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总结成绩、剖析问题,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关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提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
屈凌波代表专家组发言。他表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来,成绩突出,社会影响广,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专家组此次受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委托对河南大学河南省首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的第二周期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进一步完善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今后的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从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体制机制改革情况、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保障措施实施情况、协同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汇报了中心第二建设周期的运行情况。
当天下午,专家组到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实地调研。苗长虹介绍了黄河云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进展情况;时空综合社会科学与城市计算实验室所长刘勇老师详细介绍了黄河学时空综合地理信息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并且进行了操作方法的演示,同时汇报了云平台未来的建设思路。中心副主任陈世强介绍了数据库具体内容,展示了黄河学综合数据库的使用方法。随后,专家组针对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标志性成果产出、经费使用、协同建设等方面的支撑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并到中心的办公区和实验区实地考察了中心的科研办公条件。
实地调研后,专家组就中心的调研情况召开了反馈会。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周期的建设成效,认为经过前期建设,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项目为牵引,以团队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形成了围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了国内黄河文明研究领域的学术中心和新型智库。同时专家组建议中心进一步加强跨单位、跨学科协同研究,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
刘先省对专家深入的调研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专家组一行不仅是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还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专家,既肯定了中心的成绩,也客观贴切的指出了中心存在问题与不足,同时还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学校和中心将认真落实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中心发展有力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切实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