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心师生在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合影留念 (李登辉 摄)

图为中心师生考察浐灞生态区现场 (李登辉 摄)

图为中心师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现场 (李登辉 摄)
为深入了解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状况,拓展我中心研究生的学术视野,2018年7月30-8月5日,黄河文明中心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老师赵建吉、刘勇、邵田田、喻忠磊、王艳华、王晏的带领下组成西北三省科学考察团队赴西安、兰州、西宁三市进行为期7天的“黄河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支撑带建设项目”研究性实习活动。
7月30日上午,中心师生团队抵达此次暑期实践的第一站—西安。7月30日-8月1日,中心师生团队冒着时而艳阳酷暑时而大雨倾盆的天气,风尘仆仆地穿梭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市,追溯西安历史变迁,感受西安发展脉搏,领略西安人文风情。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交流学习中,赵新正副教授从多视角多尺度讲解了城市网络研究特色,作了题为“企业组织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空间联系及经济效应研究”的精彩报告;朱箐副教授以“Commute Happiness in Xi’an, China: Effects of Commute Mode ,Duration ,and Frequency”为题作了通勤幸福感的精彩报告;张健副教授以“近300年来黄河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社会响应”解读了黄河中游降雨量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变特征。在西安的实地考察中,中心师生对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西安铁路集中箱中心站、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瞪羚谷创业社区、西安软件新城、欧亚创意设计产业园孵化中心、西安世博园进行了重点考察。
8月2日,中心师生团队一行抵达此次实习的第二站——兰州站。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交流学习中,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杨永春教授从区位条件、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题为“兰州城市:它的兴衰和未来”的精彩报告。在兰州的实地考察中,中心师生对兰州睿创波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兰州驭驰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中山铁桥进行了重点考察。
8月3日上午,实习团队一行抵达此次暑期实践的最后一站——西宁站。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在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学术交流中,周强教授从地貌的基本特征、受地貌控制下的水体景观、青海植被分布精彩讲解了青海自然地理概况。张海峰教授从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市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市域公路交通规划等方面精彩解读了西宁市的规划历程。在西宁的实地考察中,中心师生对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宁塔尔寺、西宁动物园进行了重点考察。
本次调研活动是我中心学生走出实验室、走向自然、走向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中心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我中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接触“教室”外的另一片天地,同时通过对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的实地调研,为构建“黄河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支撑带建设”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基础,为中心接下来的学术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