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与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的学术报告会现场

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教授作报告
2018年6月9日下午15:00,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教授应邀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16会议室作了“民俗学与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的学术报告。黄河文明中心民俗学专业全体师生、河南大学民俗学社本科生成员及其他专业学生共同聆听了此次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黄河文明中心彭恒礼副教授主持。
报告会伊始,彭恒礼副教授对陈连山教授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报告会上,陈连山教授首先提出知识分子应坚持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同时要兼备“真、善、美”三点基本素养,“真”指要提供客观、真实的知识,“善”指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美”指有好玩、有趣的生活方式。随后,陈连山教授将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民俗学进行了具体结合,分析了建国前民俗学每十年都要“死”一次,根本原因是阶级性和民族性的伪价值观严重阻碍了民俗学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建立在改造的基础上,按照政治需要修改过的民间文学作品没有向百姓提供真实、客观的知识,更加无真实可信的价值观,背离了知识分子的使命。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非遗”热持续升温,各高校民俗学科,民俗学教研室纷纷建立,民俗学的地位得以迅速提升。最后陈连山教授指出实践民俗学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研究民众去改造民众,而是为了通过研究民众肯定民众,从而肯定所有人的文化权利,这样就推动了中国未来新文化的发展。
陈连山教授的学术报告语言生动有趣却又不失严谨,全体师生在欢声笑语中受益匪浅。报告接近尾声,我们十分荣幸的聘请陈连山教授作为河南大学民俗学社的学术顾问。此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研究视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