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厦门大学张侃教授应邀到我中心作报告
2017-12-25   翟淑敏

报告会现场(李登辉 摄)

张侃教授正在作报告(李登辉 摄)

12月24日上午,厦门大学历史系张侃教授应邀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16会议室作了题为“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学理脉络与可能趋向”的精彩报告。黄河文明中心中国史专业师生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中心副主任牛建强教授主持。

报告会伊始,牛建强副主任对张侃教授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报告会上,张侃教授首先向与会师生展示了近年来挖掘出的契约文书、庙宇碑铭和宗族谱牒等大量“民间文献”。他指出“新史学”研究应提倡“眼光向下”,做到充分展现庶民群体的日常生活,让“草根”底层也浮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后,张教授以史学实践和学科观念的互动为前提,对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学科内涵进行了细致剖析,具体分为两个层面:一、将民间历史文献研究放置于新史学发展过程予以理解,以学术流变切入梳理学界利用民间历史文献所包含的学术共识;二、借助田野调查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实践,以经验描述和理论探索为基础,归纳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论旨趣和可能趋向。接着,张侃教授对民间历史文献的重要载体进行了精彩讲解,他指出文字和文书不仅彰显了文化的传承,而且也显示了文化的扩散与涵化。最后,在座师生就“田野调查典型乡村的选择”、“户口册是否落入古人造名陷阱”等问题与张侃教授进行了交流,张教授对与会师生心中困惑进行了耐心解答。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短短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上,张侃教授对民间历史文献与传世文献、官方典籍的差异、民间历史文献能展现的历史广度与限度等相关问题的精彩解读令与会师生受益匪浅。此次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心师生研究中国经济史、区域社会史、民间文献学带来了最新学术动态,而且鼓励了中心师生在“新史学”研究上应该“眼光向下”,积极走出实验室加入田野调查,做一名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研人。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