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上午,中心科研工作汇报会在明伦校区行政楼308会议室召开,中心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2015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苗长虹指出,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着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和振兴的重任,在今年学校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但是离国家“一流基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近期将出台综合改革方案、人事分配改革方案、科研奖励办法等措施,积极申报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计划,旨在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以此为契机,中心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心主要研究工作将凝聚为三大研究主题:黄河文明通史编撰工程、黄河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支撑带构建、黄河生态文明数据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注重高质量、代表性成果产出和跨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中心作为多学科融合的国家级平台,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交流,此次会议将起到对研究工作的监督和交流作用。
中心研究人员从2015年度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学术交流及2016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的汇报。通过回顾2015年的工作可以发现,中心在国际化交流、研究生特色课程开设、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美国米勒斯维尔大学哈拉瓦教授受邀到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艾少伟博士、闵祥鹏博士分别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王蕴智教授、彭恒礼博士、门艺博士、郜冬萍博士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围绕中心主题研究方向,为研究生开设的《环境变迁与黄河文明》、《上古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地理学》等几个特色课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围绕河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河南省直管县、黄河滩区移民搬迁问题研究、地方“十三五”规划等河南省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中心相关老师深度参与,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