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3月30日下午,国际著名人文地理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薛凤旋教授聘任仪式及专题报告会在环境与规划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出席了受聘仪式,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师生参加了受聘仪式及专题报告会。会议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苗长虹介绍了薛凤旋先生的学术杰出贡献后,刘志军为薛凤旋先生颁发了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刘志军代表河南大学对薛凤旋先生加盟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薛先生对河南大学地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的关心和关爱,希望薛先生今后在地理学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也希望薛先生的学术涵养在河南大学生根发芽。
薛凤旋先生表示,希望能成为一个中原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黄河文明的复兴和中原地区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感谢河南大学提供这样的机会。随后,薛凤旋先生向我校赠送了其代表作《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城市化》,刘志军代表我校赠送了《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
聘任仪式结束后,薛先生为我校师生做了“北宋的城市文明与《清明上河图》的代表意义”学术报告。薛先生从《清明上河图》整体和微观角度所呈现的城市面貌入手,结合北宋历史文献记载,认为北宋时期崇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和开明的政治体制,使北宋在经济、艺术和科学发展上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以从事工商业的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新市民社会,促进了城市经济经济和城市化,形成了新的商业经济空间布局和新城市等级体系,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薛先生从城市地理学家的角度解读了北宋城市文明和北宋高度繁荣的密码。
报告会后,师生们与薛先生围绕交叉学科研究及三化协调等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师生一致认为薛先生的报告观念新颖,视角独特,受益匪浅。
薛凤旋,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奠基所长(2008-2013),原香港大学地理及地质系系主任,以及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的荣誉或客座教授。薛教授撰写及主编的专著超过四十本,国际学术论文逾一百篇。薛凤旋先生研究中国议题近40年,范畴涉及中国经济、工业发展政策、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社会和政治演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