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应邀来我中心讲学
2016-05-17  

图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教授高丙中为中心师生讲学现场。(陈世强 摄)

2016年4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教授高丙中应邀来我中心讲学,为师生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意义”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

高丙中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融入世界的现实意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从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三个方面来共同实现社会创新。而后,高丙中教授又阐述了民间文化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前后的巨大差异,提出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作公共文化来理解,并且以“天津泥人张”为例,讲述特定人群所占有的民间文化如何通过成为非遗而受到广泛认同,为全社会所共享。

讲座最后,苗长虹教授谈到他受益匪浅,并且高屋建瓴地就国家、社会、民众、知识精英之间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非遗对传统、现在、未来的塑造等方面深入详尽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居住在文化空间里》等。研究方向:人类学民族志、公民社会、文化研究、民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王中加)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