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古汉字研究所举办第五期学术沙龙
2016-12-09  

图为古文字研究所第五期学术沙龙现场(闫华 摄)

2016年12月8日下午,中心古汉字研究所在明伦校区新行政楼403成功举办第五期学术沙龙。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风华博士是此次沙龙特邀嘉宾,就甲骨文治学心得与近期工作设想与中心师生展开交流。

此次沙龙由门艺博士主持,王蕴智教授、张军涛博士及中心博士生研究生赵伟、硕士研究生李丹凤、周豪、陈彦洁、张焕、闫华、朱雪珂、张淑月等参加了讨论。刘风华博士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甲骨文治学心得,二是结合自身对今后甲骨文研究预期目标的展望。

沙龙开始之际,刘风华副教授生动地讲述学习甲骨文入门的方法与精神。她师承王蕴智教授,入门之初接受大量甲骨整理工作,带着不怕吃苦的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做甲骨文,一定要秉承三点:一是不怕吃苦,耐心坐下看材料;二是要善于合作,与自己的同门合理分工,互相补充,才能做大做好;三是扩大知识面,学习甲骨文,不能割裂孤立地只看甲骨,要结合金文、战国文字、国学等知识,才能更加全面丰满地了解甲骨文。谈到吃苦作风,张军涛博士遥想当年,诙谐地说到,刘师姐真堪当“女汉子”的名号,吃住在资料室,废寝忘食。这种精神真叫人佩服!

刘风华老师从三方面讲述自己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一是村南历组、无名组的比较;二是村南系和村北系的比较;三是大事件的排谱。她指出不同甲骨片通过一个关键词系联起来,一环扣一环,更深层次了解到甲骨文的含义,才能作为史料或是语料发挥更大价值。并以“妇好”为例,系联相关甲骨片,解决甲骨文义理解中的两个小问题。在交流阶段,门艺博士告诉初学者,要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切忌多言猜测。老师们都一致以为客观严谨是我们治学该秉持的态度。

最后,王蕴智教授结合讨论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指出,在系联的姊妹片中,以其中一片最有代表性的甲骨片为主,附以其他甲骨片内容,集中解说一片甲骨,这样的治学要更为精简有力,学习甲骨也是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此外,当下最紧要的工作是甲骨文数据库建设、甲骨文字形整理、甲骨文语辞汇释、材料聚合汇编四个方面。王蕴智教授最后寄希望于学生们,要利用好当下宝贵资源,抓住优越的学习环境,打好基础,与时俱进,不负青春认真治学。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