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重生老师正在做报告(宁刘宁 摄)

图为肖春静老师正在做报告(宁刘宁 摄)

图为董冠鹏老师正在做报告(卫会芳 摄)

图为马静老师正在做报告(卫会芳 摄)
12月28日上午8:30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座无虚席。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时空综合社会科学学术论坛”在此拉开帷幕。河南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重生教授、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肖春静副教授、河南大学杰出校友英国利物浦大学董冠鹏老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马静老师应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做了主题报告。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该场论坛由黄河文明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
论坛开始前苗长虹教授首先对该论坛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参加此次论坛的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张重生教授就其最近的学术研究进展做了题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真实应用”的精彩报告,张重生教授主要从大数据研发所需的五大技术积累、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现状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具体技术等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肖春静副教授就“在线社会网络中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为主题,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QQ、Facebook等大数据研究对象入手,对在线社交网络研究方法与方向进行精彩阐述,整场报告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讨论不断。董冠鹏老师以“Frontiers in quantitative human geography—A focus on geographical statistical modelling, reproducibility and new forms of data”为主题做了精彩报告。他详细介绍了geographical statistical model,分别从reproducibility and new forms of data 、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深入细致地介绍了最近研究的学术进展。最后马静老师做了题为Research progress on space-time behaviou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ealth的报告。在报告中马老师以一种全新的思维,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细致清晰的介绍了space-time behavi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ealth的相关关系,其研究方法对于在座师生今后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午14:30,论坛进入精彩的交流互动环节,在做的老师和学生就董冠鹏老师所介绍的“HSAR”模型的具体操作应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不同之处、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时空综合社会科学学术论坛”旨在促进地理学、数据科学、空间计量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回顾与总结时空综合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沿,探讨GIS、空间计量、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向,旨在促进时空综合社会科学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提升我中心青年教师学者的学术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