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心师生在安阳工作站合影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趁着春意,2017年4月15日至16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在张军涛博士和门艺老师的带领下赴安阳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甲骨文出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观摩甲骨实物。
考察第一天,师生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安阳市博物馆。还没到博物馆,远远地就看见中国文字博物馆前面竖起的金黄色“字”字牌坊。走近,两排玄色卜甲与卜骨延伸至门口,兽面纹布满整个文字博物馆的屋顶,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是“一片甲骨惊天下”、二楼是文字的发展历程,三楼是兄弟民族语言文字展和印刷术及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张军涛博士边参观边讲解,大家一起认真地阅读了展列出来的甲骨片、青铜器以及博物馆中的展板和其他文物。下午参观安阳博物馆,主展是“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这个展览集中展出了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这8个地区在南水北调工程路线上的考古成果。
来到安阳第二天,天气开始转阴,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春雨如油,润如酥。撑着伞,我们一行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在工作站里,我们受到了张坤主任的热情接待,岳小燕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两片牛胛骨、一片完整龟背甲和一片完整龟腹甲,以及众多的殷墟出土青铜器,我们得以触摸真实的文物,心情真有点儿小激动。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了甲骨上的钻凿、兆痕,提示注意一些平时在著录书中不容易看到的一些细节。最有意思的是,在库房工作的一位墨拓青铜器的老师,保存有一片假的完整龟腹甲,上面的文字即是仿写的花东甲骨文,与真实的花东甲骨相对照,假的一目了然。在工作站恰逢有老师正在制作青铜器全形拓,这又是本次考察的意外之喜,在我们观摩甲骨和青铜器的过程中,一个新手在师父的指导下墨拓了一个小陶罐的全形,看着这精美的全形拓,我们不禁感叹打拓的细致和制作的不易。从小楼出来后,师生还参观了工作站文物修复室、陶器清理室等。对实物的观摩和考古工作者工作的了解,使师生们充实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扩展了知识面。
与工作站的老师告别后,我们一行向东进入安阳殷墟宫殿区遗址。在殷墟博物馆里,踩着时间大道,倒退进入公元前1046年以前的商王朝,这里列展的陶器、青铜器、甲骨、玉器、石器、骨器等无一不述说着商朝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宫殿区里的车马坑、宫殿基址、甲骨窖穴以及妇好墓,均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对学习古文字的中心师生来说,也加深了他们对于此类文献记载的印象。踏着时间的尾巴,我们匆匆赶到殷墟王陵遗址,巨大的司母戊鼎雕塑立在正中的大道上,最后向我们展示着安阳的厚重。
两日的考察学习,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不管是对文字还是对中国历史,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将激励同学们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