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河南省华信学院设立民族学专业专家咨询会议参会人员集体合影 (李黎 摄)
2017年4月15日上午9点,原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回族学会会长、回族研究所名誉所长高发元,河南省文史馆馆员、回族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李尊杰,河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回族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潘世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回族研究所所长艾少伟受邀参加在郑州阿拉伯大厦举办的“河南省华信学院设立民族学专业专家咨询会”。原河南省民委主任马迎洲、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友涛、青海民族大学教授穆殿春、原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原思明教授、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刘宏伟处长、郑州华信学院副校长徐春华及陪同人员、《中国回族学》编辑部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专家咨询会由李尊杰主持。
郑州华信学院副校长徐春华在介绍民族学专业创办情况时指出,河南省一直没有民族学本科专业,这与河南作为民族人口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在新形势下,高发元会长、李尊杰主任多次带队到华信学院参观考察,高瞻远瞩并不失时机地向郑州华信学院提出申报创办民族学专业的建议。在中国回族学会、河南大学回族研究所和民族研究所及省外相关院校专家支持下,郑州华信学院最终决定向国家申报申报民族学本科专业,并于2017年3月成功获得国家批准。这是河南省高校民族学专业的重大突破。民族学专业获批后,招生宣传、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迫切需要各位领导专家出谋划策。

图为原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回族学会会长、回族研究所名誉所长高发元现场发言(李黎 摄)
高发元指出,郑州华信学院成功获批民族学本科专业,无论对河南省还是华信学院都将载入史册。公办大学办学条件更好,但设立新专业的难度较大。此次在工科院校华信学院成功获批文科性质的民族学本科专业,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民族学的办学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在全国民族学专业的布局上,中原地区没有;第二,民族工作的需要。散杂居地区民族事务比较复杂,做好中原地区民族工作非常重要;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中原地区具有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是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原少数民族可以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方面发挥联结纽带作用;第四,国家建设“一带一路”迫切需要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因此,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一带一路”战略,在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国际旅游、国际经贸等方面突出特色,突出应用,人无我有。可注重阿拉伯语、俄语、马来语、印尼语等小语种的学习,并以口语、翻译及应用为主。在招生上,由河南地区逐步推广至全国;在就业上,以民族社区服务为主要方向。华信学院应整合学校资源,创办具有国际特色、集“教学、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民族学院。
金炳镐认为,要尽快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多媒体多途径大力宣传,力争一炮打响;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鼓励进一步深造;课程设置以民族学为基础,突出应用型知识体系;师资队伍上,可先借用其他高校老师,“以老带新”培养师资力量。
穆殿春提出可定向培养民族干部,组织短期民族干部培训,基于“一带一路”培养商贸、翻译人才,培养城市少数民族流动方面的服务人才。
原思明认为华信学院之所以办民族学专业,正是考虑到河南广大少数民族的迫切需求。在定位上要立足于中原地区和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要做好谋划和宣传工作。
白友涛明确表态将大力支持华信学院民族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要注重招生宣传,特别是招生简章的编写要讲清楚课程设置、招生方向和就业去向;民族社会工作和民族事务管理应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
潘世杰认为,设置课程要着重考虑民族民俗,印度、阿富汗、土耳其等不同国家的民俗是不一样的。“一带一路”智库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可重点培养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民俗的学生。了解民俗有助于贸易往来、沟通和尊重。如果不懂民俗,走上“一带一路”也无法实现民心想通。与此同时,研究民俗离不开民族语言。可开设波斯语、阿拉伯语等特色课程。另外,河南的民族经济、民族医学、民族体育都很有特色,但研究的人很少,每个民族的经济文化都有特殊的语言表述方式,可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
艾少伟认为,办好民族学专业需要一整套创新性的举措。建议华信学院校领导牵头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民族学专业的长远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聚焦民族学专业特色方向的论证,解决民族学专业的定位问题,建设具有中原特色的民族学专业。华信学院是民办院校,虽然与公办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体制上更加灵活,可基于战略定位,对民族学专业的办学模式进行探索,解决道路和方向的问题。在方向选择上应面向应用、面向河南省民族地区的社会需求、面向“一带一路”战略,以此突出办学特色。在办学前期需要联合办学,“政产学研”有效结合,整合省内外资源。专业方向设置要有特色,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与此相配套,华信学院需要出台特殊政策进行保障,如教师上课的方式、学生考核的方式应更加灵活等。

图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回族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李尊杰现场发言(李黎 摄)
回族所特邀研究员李尊杰在总结发言中代表华信学院感谢各位来自全国的专家提出的建议,并站在专家角度上,对华信学院领导的战略眼光及宽阔格局表示感动,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相信会把民族学专业办好。郑州华信学院获批的民族学专业是河南省第一个民族学本科专业,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回族研究所”的专家在申报论证、组织研讨、学科建设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为省内兄弟院校学科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实现了河南省高校民族学本科专业的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