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古汉字研究所第十五期学术沙龙
2017-06-14  

2017年6月13日下午三点,古汉字研究所邀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建墩副教授,在明伦校区新行政楼403开讲“两百年来西方汉学对中国‘礼’的研究与认识”。门艺副教授为主持人,博士张军涛、博士研究生赵伟、硕士研究生陈彦洁、张焕、闫华、张淑月,朱雪坷,以及历史学院、美术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等参加了此次沙龙。

曹建墩老师生动地讲述了中西文化从接触、碰撞到汉学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关注点是西方汉学界对中国"礼"的认识。在西方汉学形成过程中传教士功不可没。利玛窦、柏应理、加略利、明恩溥等,尤其是利玛窦,他为了传教,深入观察中国文化,把教义与儒学相结合,得到两个结果,一是利玛窦吸收到一批信徒,二是通过利玛窦将中国文化传入西方。这就是中西文化最初的接触。在对"礼"的认识方面,西方经历了早期认识、中国热、中国热褪去以及专职汉学家出现和深入研究几个阶段。第一个系统翻译研究中国经典的是法国的传教士理雅各,他以及他的著作是西方汉学的里程碑。

曹建墩老师的讲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不仅学习了礼的知识,还对西方汉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沙龙之末,曹建墩老师还与在座师生讨论交流了建设“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曹建墩老师指出,西方对于中国的镜像究竟对于礼有什么影响与意义,宗教与礼的问题,当代西方汉学的研究是受西方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影响的意义,对中国礼学研究的参考借鉴有什么意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挖掘的问题。

主讲人简介:

曹建墩,男,1975年8月6日出生,河南夏邑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毕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5.2—2016.2),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EACS)会员。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主要从事于古代礼学、思想文化史、经学、出土文献、古文字学、考古学等。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