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古汉字研究所举办第十六期学术沙龙
2017-06-26  

图为杨小召老师正字讲述“两周金文中的德和祖先观念(陈彦洁 摄)

图为杨小召博士与参与沙龙老师合影留念(陈彦洁 摄)

图为杨小召博士与参与沙龙学生合影留念(陈彦洁 摄)

2017年6月22日下午,古汉字研究所第十六期学术沙龙邀请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小召博士,为我们讲“两周金文中的德和祖先观念”。门艺博士,张军涛博士、博士研究生赵伟、硕士研究生李丹凤,陈彦洁,张焕,闫华,张淑月,朱雪坷参与了此次沙龙。

对金文中的德以及祖先观念,前人已经有比较较多的论述,如德的本义、德的特点、德的观念的演变、金文中的祖先崇拜等等。但是很少有把德与祖先观念结合起来进行重点阐述的,杨小召老师在历数了前人关于金文中德和祖先的研究成果之后,主要从金文原始材料出发,找出了金文中与祖先有关的德,指出西周春秋时期的德是一种比较写实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只有效法祖先那些具体的行为方可获得“德”,即金文中常见的“帅型祖考之德”。春秋战国时期延续了效法祖先之德,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

讲座结束后,杨小召老师与在座师生就金文中的“德”、商代与西周时期“德”的概念是否有所不同,以及春秋时期德的新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地域上的差异等,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主讲人简介:

杨小召,河南省临颍县人,历史学博士,讲师。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四川大学硕士、博士,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先秦史。曾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文物》、《殷都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数篇。主持2015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青年项目:《西周金文中的礼制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