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论坛现场
2025年9月27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5)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举办,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黄河文明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及国家乡村振兴(兰考)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与河南大学师生1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论坛进行实时图片直播。论坛主题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分为开幕式、论坛主旨报告及圆桌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

图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为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社语处韩冰处长致辞
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社语处韩冰处长在致辞中表示,河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首倡地,也是重要实施区域,肩负重大使命。他回顾了省教育系统相关工作,肯定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及黄河文明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尤其是黄河文明中心在构建“黄河学”交叉学科和咨政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凝共识,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研究合力,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致辞
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凸显了城市发展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地位,推动从治理到民生的全方位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他肯定了本次跨学科专家汇聚的积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建言献策,期待研讨会凝聚共识,为这一重大战略提供高校智慧,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图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作报告

图为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作报告
图为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求是特聘教授石敏俊作报告

图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作报告

图为国家高层次人才、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任、城市系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何深静教授作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会(一)在苗长虹教授的主持下举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南开大学刘秉镰教授以“面向数智时代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为题,强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应对增长动能转换和“城乡、收入、地区”三大差距并存的挑战,提出推动AI、大数据与传统研究融合,为优化区域政策、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北京大学李国平教授以“关于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几个观点”为题,指出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需以创新为核心,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同时,发挥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城镇化。浙江大学石敏俊教授以“城市发展网络化的思考”为题,分析中国城市化进入都市圈主导阶段,强调产业协作与网络化竞争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以“城市更新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路径”为题,提出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策略,涵盖功能优化、生态修复、智慧治理等方面,助力可持续城市建设。香港大学何深静教授以“探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为题,提出“精致城市”新范式,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城市效能,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国家级青年人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叶超教授作报告

图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英明教授作报告
图为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教授做报告

图为国家级青年人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王少剑教授做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会(二)在浙江大学石敏俊教授的主持下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群共生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动能转换等议题展开研讨。复旦大学叶超教授以“流量城市及其治理”为题,探讨流量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治理策略。南京理工大学朱英明教授以“基于内生性土地管控理论的宜居城市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为题,提出优化土地管控促进宜居城市发展的路径。南开大学张贵教授以“从区位论到生态位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价值属性回归”为题,强调城市发展需回归“人民中心”理念。武汉大学王少剑教授以“特大城市群的隐含碳转移网络”为题,分析碳转移网络特征并提出协同减排建议。

图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覃成林作报告
图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赵建吉教授作报告
图为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汤俊卿研究员作报告
图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社会发展学院庄良研究员作报告

图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宏波教授作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会(三)在河南大学乔家君教授的主持下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现代城市治理、韧性城市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暨南大学覃成林教授以“关于城市群共生发展的思考”为题,强调城市群应通过功能互补与协同机制实现共生发展。河南大学赵建吉教授以“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为题,分析了黄河流域动能转换的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北京大学汤俊卿研究员以“机器学习在韧性交通研究中的应用”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韧性交通体系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庄良研究员以“开发区治理转型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题,提出开发区与行政区协同治理的新路径。河南大学赵宏波教授以“应对极端天气的城市韧性评估与提升路径”为题,为提升城市气候韧性提供了系统性建议。本次报告会汇聚前沿观点,为区域经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图为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由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论坛主题为“十五五”城市高质量发展展望与建议”,与谈专家包括黄向球、朱英明、何深静、石敏俊、朱竑、张文忠、覃成林、汤俊卿和庄良等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苗长虹教授指出河南省面临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创新动能不足以及产业结构需要转型调整等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亟需各方积极建言献策。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提出真知灼见,认为河南省应着力推动郑州都市圈务实发展并强化全国交通枢纽功能,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红利;立足农业基础推进品牌化与全链条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加快建设快速交通网络,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培育特色文创产业;优化治理机制和增强城市韧性来应对各类风险,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论坛总结与闭幕环节,苗长虹教授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此次会议汇聚的前沿理论与新方法成果丰硕,专家建议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当前正是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黄河文明中心将积极依托国家战略,强化学科建设,为河南省“十五五”规划提供智力支持。最后,他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今后常来河南交流,共谋发展。
此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5)的举办,既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践行,也是黄河国家战略实施6周年之际的重要学术与实践交流。论坛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搭建了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平台,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深化与实践互鉴,同时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发挥学科优势、深化“黄河学”研究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学术支撑,将有力促进黄河流域在生态保护、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协同发展。

图为论坛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