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心师生参加“中国近代文学第三届暑期青年研习暨研究生学术论坛”
2025-08-18  

2025年8月11日—13日,“中国近代文学第三届暑期青年研习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长春顺利举办此次研习活动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河南大学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具体承办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11位领域内知名专家以及七十余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青年学者,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心名誉主任关爱和教授发表致辞关教授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将学术视野置于这一历史进程中审视与深耕,必将大有为。他强调,当下的任务是秉持科学的、历史主义的精神,潜心发掘近代文学这“富矿”。举办研习班的目标就是面向学生期望同学们不但看到自己的研究,也要关注国内学界前沿,进而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为期三天的研习活动中,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苏州大学马卫中教授、河南大学胡全章教授、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达敏教授、清华大学王中忱教授、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吉林大学马大勇教授相继开讲,为青年学人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专家之一,关爱和教授以《钱玄同与〈刘申叔遗书〉编纂》为题,围绕早期《钱玄同日记》中的刘师培、《刘申叔遗书》编纂的五年间、发凡起例与序跋组织的学术苦心、清末民初学术视野下的刘师培之学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钱、刘二人的交游脉络,《刘申叔遗书》的编纂过程,以及钱玄同对刘师培的评价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段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情怀的近代学林往事。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全章教授《晚清革命诗潮》为题围绕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从写作缘起、整体框架、诗潮源流、报刊阵地、代表诗人、南社与革命诗潮、主旋律、诗歌史定位、梁启超与革命诗潮等十个方面展开系统介绍不仅清晰呈现了晚清革命诗潮的脉络与特质,更将研究过程中的思考与解决学术问题的路径娓娓道来,让与会者对学术探索的实践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体悟

     

此外,中心文学文献研究所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积极参与了青年学者论坛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作了发表,分享了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其中,李向阳博士作了题为《近代译诗的诗体之变——以传教士、梁启超、胡适为中心》的论文发表,并担任小组评议;研究生王晗婧作了题为《晚清白话报章文的书面化探索——以〈河南白话科学报〉“地理”栏为例》的论文发表。

    

    

闭幕式8月13日下午举行。关爱和教授在致辞中向各位授课专家的辛勤付出与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示诚挚感谢,随后,他立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脉络,表达了关于近现代文学历史分期、学科设置、叙事话语的深入思考。胡全章教授在闭幕词中首先向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细致周到安排致以衷心感谢,同时向十位主讲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敬意。他强调,该活动连续三届坚持纯公益性质,充分彰显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的学术公心与责任担当。胡全章教授寄语青年学者,既要传承优良学术传统,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成长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黄河九曲终向海,文脉千载重薪传。在此次活动中,中心师生以饱满热忱参与研习交流,在学术对话中,既展示出深耕文献、开拓进取的治学追求,也践行着我校承续学脉、培养新人的育人理念,为近代文学研究的代际传承增添了一份力量。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