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心党委组织党员赴信阳开展党建活动
2025-07-15   刘静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教育,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和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精神,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实践结合,2025年7月11日至12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工党支部委员及学生党员代表等21人赴河南大别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学科融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心一行先后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鸡公山河南大学抗战办学旧址、河南大学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波尔登森林公园站、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等地接受现场教学。

7月11日,中心首站抵达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参观考察。在学院负责人的陪同下,中心一行重点深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机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特色专业的实训基地与教学核心区域。参观过程中,中心成员与学院教师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询问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训体系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此次考察不仅让大家直观了解了职业教育在新兴技术专业领域的办学成果,也为中心探索学科交叉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为参观现场 胡永桂摄)

在鸡公山河南大学抗战办学旧址,中心一行回顾了这段烽火岁月。作为河大抗战迁徙办学首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豫北豫东沦陷,河南大学于12月撤离开封,开启八年烽火育才路。师生在物资短缺和日军空袭威胁下坚守教学,这段艰辛历程深深触动全员。党员们深切感悟到先辈绝境中坚守教育初心育英才的精神,使命感愈发强烈,纷纷表示这份精神值得永远铭记传承。

(图为现场合影 胡永桂摄)

在河南大学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卢训令副站长首先细致介绍了站内的主要观测设备。之后,在氮沉降平台,围绕氮沉降展开深入讲解,不仅清晰阐释了氮沉降的核心概念,还详细介绍了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全面且准确地获取氮沉降相关数据筑牢了基础。随后,大家在站内一同观看了站内的生态监测影像。通过影像,大别山内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的活动踪迹等生态景象被清晰呈现。这些影像资料让在场人员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大别山的生态环境动态,也对观测站的监测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图为考察现场及合影 胡永桂摄)

7月12日上午,全体党员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与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在博物馆内,大家驻足瞻仰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展陈,细看千余件革命文物与百余幅史料照片;在分局旧址,认真聆听徐向前、沈泽民、成仿吾等先辈在苏区奋斗的故事。一幅幅定格历史的画面、一件件承载记忆的文物,让党员干部深刻触摸到战争年代的历史印记,更真切感悟到革命先辈不畏艰险的斗争情怀与献身人民事业的赤诚初心。而大别山人民在那段岁月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更让众人深切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精神受到深刻洗礼,对“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有了更为鲜活而深刻的理解。 

(图为参观现场 胡永桂摄)

(图为现场合影 胡永桂摄)

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通过讲解员讲述,以及馆内珍贵文物、百余幅历史照片式,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冲破国民党军重重围堵,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毅然决然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辉煌历程。参观过程中,党员们神情肃穆,不时在展柜前驻足凝视,专注聆听每一段史实的讲解。有的还拿出手机记录下感人的历史瞬间和珍贵的文献资料。大家围绕着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等史实展开交流,深刻感悟刘邓大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坚守革命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担当作为的崇高精神。

(图为参观现场 胡永桂摄)

(图为现场合影 胡永桂摄)

此次为期两天的党建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贯穿全程,把学科融合研讨融入实践。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活动既接受了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又收获了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下一步,中心将把活动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红色教育与学科建设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