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举办2026年优秀研究生生源夏令营
2025-07-12   胡雨洁

图为开营仪式现场 胡雨洁摄

为增进高校杰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掘并选拔具备培养潜质的优秀大学生,2025年7月7日至11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2026年优秀研究生生源夏令营。夏令营吸引了90余名全国优秀大学生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的选拔与审核流程,最终从东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宁波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全国21所高校中遴选了30名优秀学子参加本次活动得到了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指导,营员们通过学术报告、交流分享、以及实地考察等多元活动,深体验中心学术底蕴与人才培养特色。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万合利  胡雨洁摄

图为中心副主任陈家涛  胡雨洁摄

图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  胡雨洁摄

图为中心研科办主任王晓蕊  胡雨洁摄

7月8日上午,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万合利中心副主任陈家涛、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中心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及全体营员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仪式由中心研科办主任王晓蕊主持。

开营仪式致辞中,万合利副书记各位营员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深厚“千年文脉、百年学府”底蕴,以建设“第四代大学”研究机构为使命,集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应用经济学等六个一级学科优势,聚焦“经济、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研究,精准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随后,他详细阐述了中心人才培养的四大优势:高起点平台、前沿学术资源、多学科交叉融合及优越的学习科研条件,并介绍了中心所在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开封作为“八朝古都”的文旅特色,期待与优秀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双向奔赴”,共筑学术梦想。

图为中心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  胡雨洁摄

学术报告环节由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教授主持,魏巍副教授、郭胜利教授、李小白副教授、Alexander J.D. Westra、夏亚飞副教授、陈肖飞副教授依次作了题为“选择的艺术:经济学思维如何重构世界”、“中原与边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纽带与当代实践”、“流动的史诗:黄河文学书写中的‘史笔’与‘文心’”、“How we survived Climate Change: Lessons from Ancient Greece and China”、“以史为鉴:历史学的思维方法与意义”和“全球脉络、地方响应:经济地理学的知与行”的学术报告,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所发展概况,为营员们呈现了一场具有中心特色的跨学科学术盛宴。

图为营员汇报现场  胡雨洁摄

8日下午,30名营员按专业分4个进行报告分享营员们通过自我介绍和问答环节,全面展现了各自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接着,中心教师与营员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对推免政策、奖学金设置以及研究生教育培养等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图为营员实地参观考察  胡雨洁摄

图为夏令营结营仪式  胡雨洁摄

7月9日上午,营员们在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对州桥遗址进行了考察学习。下午营员们参观了河南大学校史馆及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夏令营结营仪式在中心308会议室举行由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万合利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家涛教授为优秀营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作总结发言。陈家涛教授指出,营员们在学术报告会上展现了深刻的思考与辩论,在州桥遗址的实地考察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小组汇报中体现了专业自信,充分展示了青年学子的巨大潜力。他强调本次夏令营活动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跨地区、跨学科交流与学习的宝贵平台,更是一次提升研究能力、建立学术网络、探索前沿领域的难得机遇。最后,他鼓励学员们要保持对学术的热爱,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的潜力,同时勇于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并祝愿大家前程似锦,期待今年金秋时节再重逢。

本次夏令营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体验,搭建了全国优秀学子与中心深度对话的桥梁,系统展现了中心的学科优势与育人特色,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和前沿创新的科研平台。增进了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对中心的了解,进一步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为中心2026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为夏令营营员合影  胡雨洁摄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