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心举办2025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
2025-01-06   潘燕

1月5日上午,2025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小礼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黄河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建)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河南大学的领导、专家及研究生100余人现场参会,6000余人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参加了本届论坛。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社会科学研究与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韩冰,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刘彦随分别致辞。

苗长虹教授主持开幕式

韩冰在致辞中指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省教育厅支持建设的第一批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年来在学术研究、咨政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撑,论坛从生态、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探讨黄河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在黄河流域的实现路径,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黄河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更多学术支撑。

韩冰处长致辞

刘彦随在致辞中指出河南大学高度重视黄河文化与黄河文明研究,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学交叉学科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智库服务工作,成绩斐然。他强调,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和河南大学发展的新阶段背景下,希望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抢抓发展机遇,为重大国家战略决策、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刘彦随副校长致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宏波副教授发布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与城市人居环境指数研究报告》,报告得出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存在区域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以及黄河流域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绿色之河维度发展较快,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等结论。这是黄河文明中心连续第五年发布该指数,是中心聚焦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研究成果之一。

赵宏波副教授发布研究成果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商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卫东副教授发布了新书《郑州商城与王畿区域聚落考古研究》。该书全面收集了郑州及其周边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材料,并在郑州商城的王畿区域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揭示了郑州商城及其周边聚落的演变过程和社会重组情况。该书树立了王畿区域聚落视角研究商王朝早期都城的新范式,为理解夏商之际的聚落演变、社会变迁及早期商文明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论证。

侯卫东教授发布新书成果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教授介绍了新书《黄河文化(七卷本)》。该书由黄河文明中心与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打造,全书围绕九曲黄河、精神黄河、母亲黄河、多彩黄河、苦难黄河、生态黄河等主题展开,旨在加强青少年对黄河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激发其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行动力。该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语言生动,为青少年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持。

田志光教授发布新书成果

河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卓华推介了新书《日藏黄河文献的价值—《日本藏稀见黄河文献汇编(第一辑)》。该书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日本所藏的黄河文献,涵盖了从元代到民国时期的丰富内容,包括黄河治理的历史、理论研究、治河工程的详细记录及黄河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王卓华教授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整理和研究日本藏黄河文献、拓展黄河文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及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以促进黄河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

王卓华教授发布新书成果

第一阶段的主旨报告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涛教授主持。

陈家涛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赵鹏军教授以“黄河流域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为题,探讨了黄河流域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与重大生产力布局耦合协调度及城市群与产业发展的空间矛盾等问题,提出深度融合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打造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区,强化城市群快速交通网,实现城市与交通网融合,并讨论了区域协调情景下黄河流域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赵鹏军教授做主旨报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方燕明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夏代早期祭祀遗存探索”为题,对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考古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古研究,提出了夏代早期祭祀遗存多位于遗址北部或东北部、其时的祭祀遗存一般使用时间较长、夏代早期祭祀以墠类遗存为主等观点,并对夏代早期祭祀遗存源流、夏代早期祭祀场景重建进行了探讨。

方燕明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河南大学学报》副主编赵建吉以“资源型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从经济增长放缓、路径依赖严重、绿色发展不足、城市收缩严重和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等方面,梳理了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能源与数字革命,从动力转变、产业体系构建、绿色发展和数字赋能等角度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招商引资、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两化融合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培育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建吉教授做主旨报告

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副教授主持。

侯卫东副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成新教授以“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研究”为题,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测度,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阶段性增长、下游地区始终高于中上游地区及区域差异显著,同时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关联演变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提出了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理、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等相关议题。

王成新教授做主旨报告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教授以“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演变与农业文明”为题,认为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农业结构、技术、思想以及农牧交接带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了政权的更替、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提出研究气候与农业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文明的属性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历史进程的理解。

  

田志光教授做主旨报告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全章教授以“黄河文学书写中的民族精神”为题,指出黄河文学集中展现了黄河的自然景观、乡土人情、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体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精神,认为黄河文学与生态意识、民族精神紧密相关,现代的黄河文学民族精神传承为英雄、爱国和团结等精神,黄河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相关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胡全章教授做主旨报告

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是发布黄河文明中心年度最新学术成果、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围绕年度重大热点问题进行深度研讨的高端学术平台,已连续举办4届。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不仅发布了我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文明研究领域的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也搭建了一个专家学者研讨“黄河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议题的学术交流平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2025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与会专家合影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