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季波致辞
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萌芽主持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致辞
河南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李庚香致辞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吕冰致辞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周海燕致辞
河南昱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捐赠
黄河文明中心校友基金启动及捐赠
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介绍中心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12月16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二十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省有关领导及知名高校专家学者齐聚龙子湖校区,为推动黄河文明研究传承与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出席本次盛会的领导嘉宾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王震中,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河南省原副省长张广智、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吕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周海燕、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兼总编辑孙德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季波、党委副书记杨萌芽、学术副校长傅声雷和刘彦随,以及原党委书记关爱和,原校长娄源功,原副校长李小建等学校领导共同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捐赠单位代表、黄河文明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以及在校研究生、校友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萌芽主持。
开幕式上,季波致欢迎辞。他回顾了河南大学自1912年建校以来在中原地区高等教育事业中所作的历史贡献与近年来“双一流”建设的突出进展,感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我校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他指出,黄河文明中心在2004年获批教育部重点基地后,借多学科融合之力,于黄河文明研究领域屡创佳绩,已经成为成果最为凸显、发展思路最为清晰的标志性基地。在国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背景下,中心不断推动“黄河学”学科建设,强化学术创新与多学科交叉,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他希望中心继续凝聚多方力量,保持学术定力,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研究向更高水准迈进,为引领黄河文明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震宇在致辞中指出,河南居黄河流域核心,黄河文明中心二十年来深耕学术,服务决策,培养人才,已成为推动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标志性平台。他期待中心进一步提升学术创新和政策服务能力,为促进中原崛起和国家战略实施贡献更多力量。
吕冰在致辞中对中心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中心作为国内最早专注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机构,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和决策参考。省教育厅将继续为平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希望中心进一步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深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助推中原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庚香在致辞中指出,二十年来,中心以前瞻性眼光,汇聚多学科力量,在黄河文明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在提出“黄河学”学科概念、推进黄河文明学科化进程方面成绩斐然。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河南作为“黄河边上的中国”担当重任,省社科联将与中心携手,聚焦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研究,加强学术攻关,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周海燕在致辞中表示,二十年来,中心与黄委通力合作,在流域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传承、古籍文献整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黄委将继续支持中心建设,深化双方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捐赠仪式上,河南昱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慷慨解囊,为中心捐赠二十万元,校友基金启动后捐资踊跃,各届校友累积捐赠十万元,为黄河文明研究注入强大动力,尽显各界担当。
创新发展座谈会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蔡建东教授主持。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系统汇报了二十年来的建设历程、学术成果、未来规划。二十年栉风沐雨,中心秉承“厚德、自强、包容、创新”的精神,致力于构建完备学科体系、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拓展学术传播路径,汇聚高端人才,承担了一批重大项目,揽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3项,出版了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携手多方共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矩阵;入选中国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河南省重点智库高端阵营,与希腊、匈牙利高校积极互动,国际交流成效显著,持续打造“黄河学”高层论坛的学术品牌,有力支撑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展望未来,将进一步聚焦黄河文化传承创新、黄河文明创造性转化、区域协同共进等核心课题,强化跨学科协同、壮大人才梯队、提升智库效能、拓展国际合作,冲刺国际学术前沿领军地位。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对中心2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他们认为黄河文明中心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分散到聚焦,为校内外科研机构做出了典范,已经成为河南大学一张靓丽的学术名片。大家分别围绕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系统构建、黄河文明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及国际传播与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黄河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创新思路、前瞻观点和可行建议,为拓展黄河文明研究新路径、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最后,杨萌芽做总结发言,对关心和支持中心发展的领导、专家和同仁们表示感谢。他指出,二十年来,中心的发展凝聚了河南大学几代领导人智慧和中心各位同仁的坚守,中心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希望中心认真梳理专家建议,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学科交叉,加强协同创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