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管理 > 管理 > 正文
中心2013级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前往朱仙镇考察
2013-12-15  

2013年11月29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13级人文地理学全体研究生,在吴朋飞、武强两位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在2007年被评为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的朱仙镇考察。

朱仙镇在古都开封城西南四十五里。自宋以来,为军事要镇,宋元时期已发展成一个大集镇。朱仙镇的快速发展,以今命名的贾鲁河的开通为转折点,明末清初及中叶是其兴盛期。最盛时在康熙时期,它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它的盛衰变迁与其军事地位、商业繁荣、外来人口集聚、民俗文化等分不开的。这次野外实习,主要安排考察了朱仙镇岳飞庙、关帝庙、清真女学、清真寺、运粮河、古色古香的街巷、“天成老店”木板年画作坊等,还品尝了五香豆腐干。

上午八点我们从河南大学新校区乘公交车转到相国寺车站坐城乡巴士出发,沿着开尉公路西南行,中间需要经过一个叫“仙人庄”的地方,这个地名与朱仙镇颇有些渊源的。据说,朱仙镇是历史典故“窃符救赵”中战国大力士朱亥的故里,因朱亥的祖宗原先居住在镇北一个名为仙人庄的村子里,故称朱亥为朱仙,遂又把朱亥的故里称为朱仙镇。

过了仙人庄,很快我们就到了慕名已久的朱仙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壮威武的岳飞雕塑广场,随即沿着运粮河西边的公路,我们来到岳庙大街(西大街)参观岳飞庙。岳飞庙位于朱仙镇西南隅,座北向南,三进院落,外廊呈长方形,总面积12320 m2。现存的主体建筑有山门、配殿、拜殿、大殿、碑楼和寝殿等,目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初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是全国四大岳飞庙之一。光绪《祥符县志》记载:“岳庙始建于鄂,再建杭,三建于汤阴,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镇。”庙内有岳飞书写的《送紫崖张先生北伐》和《满江红》两碑最为著名,另外还有近现代名人题刻碑约百余通。

岳飞庙见证了朱仙镇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朱仙镇在北宋之前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村庄,不见史籍记载。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大败金兀术于此,后来镇内建有岳王庙,历代奉祀。朱仙镇也正是因为岳飞在此抗金获胜而声名鹊起。盛时的朱仙镇商业繁荣,镇内遍布南北商号,庙宇众多,各路神仙都有庙宇祭祀。又称为“聚仙镇”。关公作为民间供奉的财神之一,必为生意人建庙祭祀,以求财源广进。关帝庙与岳飞庙毗邻,同样座北向南,目前遗存关帝庙为清代秦晋商人共同出资建造的。昔有山门、钟鼓楼、大殿、春秋楼、西楼等建筑,现仅存大殿五间和石碑若干,大殿的建筑风格和岳飞庙的建筑风格相似,两处庙宇互相毗邻、相得益彰。现为朱仙镇木板年画社和朱仙镇木板年画博物馆所在地。

目前庙内仅存大殿一所,内有关公像,还有不少香客前来求拜。一进庙门就有“四人松”,意为“刘关张”三兄弟和丞相诸葛亮四人。关帝庙大殿后面右厢房前角落处,散落有好多通山陕甘会馆扩建、重修的碑刻,另外,大殿后面还有一口水井,当是山陕会馆兴盛时南北商客的饮用水源。如今井中水源已不堪使用,只有石头砌成的井栏杆似乎在告诉我们它的非凡历史。

岳飞庙、关帝庙同在西大街路北,庙外人群嘈杂,他们摆着地摊在买卖各种日货用品,朱仙镇从这点上讲是“名副其实”镇。穿过琳琅满目的街边摊贩,我们沿南北向的如意街向东南清真寺方向走去。途中有些古老民居值得驻足留步,向前500 m处的路东,有“北大寺女学”清真寺,我们一行进去对此清真寺有近距离的接触。

再南,我们就来到了目前开封地区最大的清真寺——朱仙镇清真寺,它位于今朱仙镇东南隅老虎洞街的土路旁。我们从清真寺后门侧门进入寺内,有幸遇到清真寺马胜利讲解员,在他的讲解下,同学们很快进入了伊斯兰世界,对朱仙镇清真寺的历史、建筑特色、建筑文化,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朱仙镇盛时有七座清真寺,今所见乃是保存最完好的“北寺”。明清时期,以阿拉伯后裔的赛氏家族和被称作“马客”的陕西人为代表的大批中外穆斯林商贾,来到朱仙镇进行商品贸易,并在此修建了东寺、西寺、南寺、北寺、中心寺和两座女寺。据《朱仙镇清真寺——回族伊斯兰教文化纵览》宣传手册介绍,今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和清乾隆九年(1744),占地16亩,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宗教礼仪及传统的经堂教育。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未雨先知石”及明清匾额、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真古行正教条例》、嘉靖十年(1805)阿拉伯碑文、鱼鳞窗、钓连搭式礼拜殿等,对清真寺的特色有了深刻认识。另外,我们记得吴老师在考察之前介绍朱仙镇历史地理时,特地讲到清真寺后面有棵大槐树“岳飞拴马槐”,据说当年岳飞在朱仙镇大战金兵,元帅府就设在今清真北寺位置,他曾在这棵槐树下纳凉,运筹帷幄。传说岳飞被杀害后,这棵槐树叶片上流出了滴滴眼泪,甚至一度枯萎,当地民众就把它唤作“相思槐”。我们在寺内找寻了好久,未见到槐树,后来在马胜利讲解员的指引下,才找到了干枯槐树的树干,槐树早已被人砍掉,留下干枯的树干,摆放在清真寺礼拜殿内。

考察完清真寺,已到晌午,师生一行在镇上二食堂吃了午餐,便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造就朱仙镇辉煌的贾鲁河(今朱仙镇附近河道称运粮河)。很快到达运粮河边,我们眼前所见运粮河,河道很窄、水质混浊、两岸倒满生活垃圾,很难想象这就是朱仙镇凭恃兴盛的贾鲁河,当年繁忙的水运码头,南北杂货交汇的水源地,竟是如此窘境。

吴老师站在运粮河著名的大石桥(五孔桥)边,给我们讲述了贾鲁河的历史及其对朱仙镇市镇繁荣的作用,并指出黄河南泛的多次洪水,尤其是清代雍正元年(1723)、乾隆二十六年(1761)、道光二十三年(1843)等年份的洪水对贾鲁河和朱仙镇的影响深刻等。朱仙镇完全不通舟楫,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其水运地位随即被周家口(今周口市)代替。显然,运粮河对朱仙镇的盛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早就闻之朱仙镇木板年画非常有名,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在考察关帝庙时朱仙镇木板年画社未正常营业。下午我们来到朱仙镇“天成老店”和“天义德老店”,考察木板年画制作工艺和流程。在老店作坊内,考察到了原汁原味的木板年画的整个制作流程。在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承人尹国全老先生的介绍下,大家对木板年画的流传和制作工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木板年画的制作流程,有几个关键部分:刻板、纸张和印刷。第一步选用上等坚实的梨木进行刻板。刻板雕刻好坏直接影响年画的图案线条,而且刻板费时费工,现在的师傅自行制作刻板的不太多了,这门精湛手艺将要失传。听尹老艺人介绍梨木来源于安徽砀山和商丘民权县,这都是盛产梨的地方呀。目前朱仙镇各大年画作坊纸张来源不一,大多数用安徽宣纸、质量好一点的用广东阳江纸。朱仙镇木板年画印刷用色十分讲究。艺人们运用传统的炒、熬、滤等多道配色工艺,精心炮制,使年画色彩更加鲜艳,绚丽多彩。这样经过多道程序,一张精美的年画才成形出炉。

此次考察收获颇多,一是在野外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吴、武两位老师的讲解,同学之间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对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代表性场景的深入调研,将其累积的历史活灵活现的跃现在眼前;三是对地理环境变迁有了深刻认识,深刻领悟到河流对城镇的兴衰有着重要作用。这是一次比较难得的实习机会,“亲临现场”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考察经验,对今后专业学习开阔了视野。这次实习,也是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决策,努力将朱仙镇作为师生科学研究的调研基地和创新平台,相信通过今后几年的积累,一定会将其打造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精品实践区。(2013级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 徐纪安供稿)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