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心成功举办第四届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研讨会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4)
2024-09-23  

2024年9月20日-22日,第四届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研讨会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4)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由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以下简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暨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和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河南省教育厅等高校、科研机构及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与河南大学以及省内部分高校师生1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主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图为论坛现场

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社语处处长韩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名誉主任李小建教授,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分别致辞。

 

图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为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社语处处长韩冰致辞

韩冰在致辞中指出为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出了一批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果,并对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在黄河文明研究及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领域做出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时,他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对加强区域重大战略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也希望河南大学继续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图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名誉主任李小建教授致辞

李小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在“黄河国家战略”诞生地—河南·郑州举办意义独特。他指出河南大学在黄河文明研究上形成了独特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黄河文明中心聚焦黄河文明复兴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已成为该领域的学术高地和高端智库。此次论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必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图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致辞

刘秉镰代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对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成立以来,产出了一批资政建议和学术成果,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此次论坛聚焦“黄河国家战略”这一主题,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纵深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论坛设三场主旨报告会,分别由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暨南大学覃成林教授和南开大学张贵教授主持。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云中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以“当前区域发展若干举措所需的理论支撑”为题,阐述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和策略,并从地方政府规模的决定因素和动态调整、创新链—产业链空间耦合的新事实和理论解释、结构复杂化情况下的区域发展韧性的科学表达和观察以及基于选择能力的区域协调理念等角度,探讨了当前区域发展政策所需讨论的理论话题。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叶振宇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研究员以“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估”为题,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我国所实施的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指出了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效果评估的意义,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评估框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和问题进行评估,并成功的推动了评估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

 

图为香港大学Wendy Y.Chen教授

香港大学地理系副系主任、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Wendy Y.Chen教授以“China’s urban greening: recreation function and habitat potential”为题,探讨了城市森林的概念,梳理了中国城市森林策略的发展历程,并实证研究了201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重点城市森林的变化,特别关注了休闲潜力和生活环境潜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促进城市森林的多功能发展,推动休闲功能和生态功能协同。

 

图为暨南大学覃成林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覃成林以“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为题,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对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认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判断标准和统领作用,提出在以新质生产力指导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因地制宜发展、及时形成与区域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等关键问题。

 

图为南开大学张贵教授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教授以“加强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互鉴互助”为题,指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融合发展是创新的新动向,并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及创新协同的进展、成效及问题,从以跨区域创新链,推进区域战略互鉴互助;从创新链产业链耦合,重塑区域新生态等角度提出了加强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互鉴互助的路径。

 

图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以“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与协同创新路径”为题,依据“三生”空间耦合度格局,诊断了黄河流域问题区域及相应区域问题,并对黄河流域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从强化地域规律性探究与系统性科学决策;面向国家战略,推进多维度、系统综合研究;突出地域特色、加强全流域实质性合作与共享;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化;创新三生结合、三产融合发展长效机制等角度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图为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以“黄河流域乡镇人口收缩研究”为题,从广义和狭义的视角对黄河流域乡镇人口收缩进行识别,发现收缩乡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并探讨了乡镇人口收缩异质性差异,提出树立协调意识,优化城市体系;加强中心效应,注重人口分布;强调精明理念,制定适应政策等应对措施。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研究员以“新时期我国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与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战略”为题,从经济活动的自带空间的自组织聚散行为形成“点线面”基本空间形态、经济活动的地表占用空间的分布聚散行为形成“中心-外围”密疏分布格局、经济活动的地表分区空间的分工组合行为导致多层次城乡区域经济体系的形成诠释了新时期我国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基本思路,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展望了我国城乡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美好前景。

 

图为北京大学沈体雁教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以“把黄河流域打造成为世界级新能源走廊和能源转型示范区”为题,阐述了国内外传统能源走廊的现状及新能源走廊的相关动态,从建设世界级水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基础设施;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产业地域综合体;基于绿能新优势,实现“绿能-智算-数智化产业集群”新发展,推动流域经济绿智转型;打造世界级能源转型示范区和新能源驱动的新城市形态等角度,提出打造黄河流域新能源走廊和能源转型示范区的战略构想。

 

图为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

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以“从机会窗口到学习场区位机会窗口:黄河流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提出了如何通过区位机会窗口实现新产业空间产生与新产业兴起这一逻辑,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动态捕获区位机会窗口的能力。他结合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经济产业及创新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依托城市群/都市圈配置创新链和产业链群、增强在全球-国家-区域生产网络中链接能力、因地制宜抢抓能源及数智革命的战略机遇和区位机会窗口等黄河流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

 

图为生态环境部连煜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原局长连煜研究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五周年回顾与展望”为题,从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环境、发展基础和面临问题等角度探讨了黄河长江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对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识别,总结梳理了6个方面的保护成效和4个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并指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创新方向,提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始终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原则。

 

图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明星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明星研究员以“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基础与布局”为题,阐述了黄河战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义,从高校,人才、研发和实验室平台、成果产出能力、产业园区、产业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等多个维度,详尽分析了黄河流域的科技资源基础,从培育发展黄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的重点片区等角度提出了黄河流域科技资源布局策略。

 

图为武汉大学武文杰教授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武文杰教授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公园治理及其区位效应”为题,阐述了国家公园的治理底层逻辑、制度性缺陷及其辨识,基于组织维度、利益维度、流程维度等方面,提出了全域治理模型建构的总体框架,并构建了全域治理的博弈模型,并定量考察了局地气候环境效应、福祉效应、经济外部性效应等国家公园的区位效应

 

图为河南大学赵建吉教授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赵建吉教授以“黄河流域创新网络时空演化特征—兼论黄河科创走廊建设”为题,对黄河流域城市创新网络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不断加强,内外部城市创新联系趋向紧密,网络密度逐渐增加,内外部创新联系更加密切,城市间合作强度不断加大,联系愈发便捷等结论。同时,基于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成效和经验做法的总结梳理,提出打造郑洛西科创走廊的战略构想。

 

图为汕头大学种照辉副教授

汕头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种照辉副教授以“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格局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为题,从“集聚—网络”视角研究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合作网络,计量考察了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格局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中心度等网络特征因素,考虑嵌入绿色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城市位势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闭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主任苗长虹主持,他表示此次论坛在“黄河国家战略”五周年及“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之际召开恰逢其时,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评估及推进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论坛形成了较好的智库类研究成果,充分彰显智库联盟功能,对更好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和深化相关领域研究意义重大。

图为论坛合影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