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会议议程】2024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气候变化与黄河文明可持续发展
2024-01-17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简  介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创建于2002年,2003年获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获批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依托中心获批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1年入选河南省重点智库,2022年入选全国“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城乡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甲骨学与汉字文明研究所、文化遗产与都城文明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司法文明研究所和《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辑刊编辑部,建有“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建“黄河文化智库”。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有“黄河文明探源与早期中国”“黄河文明演进与国家治理”“黄河文化传承与价值构建”“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比较”“甲骨学与汉字文明”“流域大数据与决策支持平台”等创新平台,建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试点实验室)”“甲骨学与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希腊文明研究中心”,在希腊爱琴大学建有“黄河文明研究中心”。

中心依托地理学、中国史、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等优势学科,聚焦“黄河文明承传与转型”“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构建发展“黄河学”交叉学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持续举办“黄河学高层论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中国-希腊环境与文化国际学术论坛”等,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出版了《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等标志性成果,近5年争取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超亿元。

现有教职工80余人,汇聚了一支以院士、学部委员、“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四青”人才、中原领军人才等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建有“黄河学”、“甲骨学与古代文明”两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黄河学”“民族历史学”入选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与主体学院共同开展地理学、应用经济学、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目前在读研究生250余人,黄河学科研协同育人本科实验班100余人。


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简介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是河南大学依托教育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而创建的新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2020年组建,2021年获批开封市重点实验室,2022年入选河南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实验室由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组建了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学缘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以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地理学、软件工程等学科为主要支撑学科,聚焦“数字人文与黄河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环境考古与黄河文明演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点方向,面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难题的协同攻关,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等考古挖掘项目,在《Science》《考古学报》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和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推动黄河学交叉学科及主体支撑学科建设、高端综合性创新型交叉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一条人文社科理工有机结合的新文科发展之路。

 

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简介

 

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是河南大学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22年联合创建的新型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主任、IPCC第七次评估周期(IPCC-AR7)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张小曳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减污降碳、城乡绿色转型的理论与政策、技术和模型、温室气体智能检测设备研制、绿色低碳地理工程应用等研究,为河南省及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决策支撑和技术服务。下设碳源汇监测评估核查技术与支撑系统、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与开发、气候变化生态经济过程模拟、生态系统碳汇效应与潜力核算与预测、城乡绿色低碳发展与工程应用等6个主攻方向。


2024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

——气候变化与黄河文明可持续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全力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为己任,在2009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黄河学”高层论坛的基础上,又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组织举办每年一届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和“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

2024年,是黄河国家战略实施5周年,也是中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周年。在刚刚迈入2024新年之际,中心在校领导和校人文社科研究院的支持下,拟于1月20日举办“2024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

气候和环境变化是人类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命运与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黄河文明的演进和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此,将“2024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气候变化与黄河文明可持续发展”。

 

 

论坛议程:

    间:2024年1月20日(周六)上午

    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小礼堂

网上直播码:

支持单位: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承办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

     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

 

一、开幕式(9:00-9:20

主持人:孙君健  (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辞:

张锁江  (河南大学校长)

韩 冰  (河南省教育厅社语处处长)

张前进  (大象出版社副总编辑)


二、成果发布(9:20-10:00

主持人:桓占伟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教授)

9:20-9:4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与城市人居环境指数研究报告

       发布人:赵宏波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副主任)

940-9:5《黄河政治文明与新时代中国治理智慧》新书推介

       发布人:李庚香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9:50-10:00 《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新书推介

       发布人:侯卫东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合影与茶歇:1000-10:10


三、主旨报告

主持人:苗长虹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

10:10-10:40  面向碳中和的技术与政策创新

        报告人:张希良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所长)

10:40-11:10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

        报告人: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11:10-11:30  黄河流域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研究

        报告人:夏 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11:30-11:50  黄河流域极端高温的经济和生态效应评估

        报告人:董冠鹏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11:50-12:10  夏文化研究新进展

        报告人:袁广阔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学者)

12:10-12:30 “两个结合”的历史底蕴与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

        报告人:田志光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