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环境史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2023-10-17   韩留明、肖祖航


图为活动现场(张畅 摄) 

20231016-17日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环境史系列讲座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室和历史文化学院三楼报告厅举办。

图为主讲人Hrvoje Petrić(张畅 摄) 

萨格勒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Hrvoje Petrić以“Some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river Dravaa right-bank tributary of the Danube River”为题,介绍了德拉瓦河的地理特征、水文变化和生态系统,以及它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自然边界和贸易通道的作用。他分析了人类为了各种目的而对河流进行的调节和改造,如航运、土地开垦、防洪和水力发电,以及这些干预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福祉造成的负面后果,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水质的恶化和洪水风险的增加。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和河流关系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例如,如何界定河流、如何评估河流价值、如何理解河流变化等。

图为主讲人Andrea Kiss(张畅 摄) 

奥地利工业大学研究员Andrea Kiss以“Danube floods and water managementA State of the Art overview”为题,对多瑙河洪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全面分析。她谈到多瑙河洪水的形成机制、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评估了多瑙河流域国家在洪水风险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她还将多瑙河与黄河在洪水和干旱管理方面进行比较,评价了所采取措施的效果,指出多瑙河流域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洪水风险管理策略,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提高社会对洪水风险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多瑙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和发展。

图为主讲人高国荣(张畅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高国荣研究员以“土壤侵蚀与国家安全——美国水土保持的艰难起步(1894--1933)”为题,介绍了美国政府和社会在应对水土侵蚀问题上的艰难起步,以及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他重点讲解了美国水土保持局(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它在推动水土保持理论、技术、政策和实践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要重点解决如何界定水土保持与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评估水土保持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理解水土保持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等问题。

图为主讲人郑晓云(张畅 摄) 

湖北大学特聘教授郑晓云以“水与文明:跨越东西方的时空之旅”为题,介绍了水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希腊、罗马、阿拉伯、欧洲等地区。他分析了水与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水如何塑造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展示了水与文明之间的多样性和共性,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水文化,揭示了水在人类文明中的普遍意义和特殊表现。

图为主讲人费晟(张畅 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费晟教授以“环境史研究的‘全球南方’有何价值”为题,梳理了“全球南方”这一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世界体系理论的深度绿化”对激励“全球南方”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接着,费晟教授强调资本主义的生成与扩张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对理解第三世界环境史的重要性。最后,费晟教授总结了环境史“全球南方”视角的三点价值:关注并思考“全球南方”环境问题的共性、关注对权利关系与分配不平衡在世界范围的表现、新环境史研究议题要重视发掘全球南方的地方性经验。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使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对环境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