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2023-09-07  

0Z1A6257

图为会议现场

0Z1A6263

图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主任张小曳院士

95日上午,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学术报告会在地理与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张小曳院士主持,清华大学张希良、张达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院士,国家电网河南经研院田春筝总工程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仲峻霆副研究员,河南大学董冠鹏教授、张丽君副教授、赵丹阳副教授,实验室成员及相关师生参与讲座。

0Z1A6304

图为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

0Z1A6332

图为清华大学张达教授

0Z1A6362

图为国家电网河南经研院田春筝总工程师

0Z1A6393

图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仲峻霆副研究员

0Z1A6405

图为河南大学董冠鹏教授

0Z1A6427

图为河南大学张丽君副教授

0Z1A6458

图为河南大学赵丹阳副教授

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汇报了“碳中和路径与管理科学问题”,汇报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IEA发布的全球碳排放趋势出发,详细讲述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未来实现碳中和的能源系统转型需求,并给出了青年学者在碳中和研究方面的选题建议。清华大学张达教授汇报了“碳中和路径优化建模方法与实践”,介绍了团队开发的中国全球能源经济模型(C-GEM)、全国碳市场模拟模型、中国分区能源经济模型(C-REM)中所使用的核心模型方法及相关研究案例,与会专家在模型的机理机制、参数率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讨论。国家电网河南经研院田春筝总工程师汇报了“河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思考”,从双碳目标对新型电力系统提出的挑战,河南省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还介绍研究院的科研基础和未来可能合作领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仲峻霆副研究员汇报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大气CO2监测支持核校我国及区域碳源汇变化”,详细介绍了团队提出的新三可MVS:基于大气CO2反演碳源汇的方法、数据集及案例应用。河南大学董冠鹏教授汇报了团队在极端天气的经济效应识别方面的方法进展,充分挖掘其在多尺度统计模型方面的基础,开发新的量化极端天气对经济活动的因果效应,及其产业传导、空间扩散过程和地区异质性的研究方法。河南大学的张丽君副教授汇报了团队研究进展“城市碳排放结构-格局-过程模拟与应用”,以城市为研究主体,对其工业、居民碳排放的结构、机理、低碳转型机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未来SSP情景下的排放轨迹。河南大学赵丹阳副教授汇报了“1997-2017年我国省域碳转移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将中国各省区同时置于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加以对比,对长时段区域间碳转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机制进行分析。会议最后,张小曳院士进行总结。

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是由河南大学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22年联合创建的新型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主任、IPCC第七次评估周期(IPCC-AR7)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张小曳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主要开展气候变化及其效应、碳源汇监测模拟、碳中和路径、降碳减污、城乡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地理工程应用等研究。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