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文化学者刘占锋应邀为中心师生作“中华文化传承方式变革与黄河精神”报告
2020-11-14   陈冬

图为讲座现场(陈冬 摄)

图为黄河文明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先为刘占锋颁发“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聘书(陈冬 摄)

 

图为黄河文明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万合利代表黄河文明中心接受赠书

图为刘占锋作报告(陈冬  摄)

2020年11月13日,文化学者刘占锋应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邀请,在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作了题为《中华文化传承方式变革与黄河精神》的精彩报告。黄河文明中心部分青年教师以及民族学、中国史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黄河文明中心副主任侯卫东主持。

讲座伊始,黄河文明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先为刘占锋颁发“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聘书,聘期为五年。刘占锋向中心捐赠了他主编出版的《中华诗典•黄河卷》,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万合利代表黄河文明中心接受赠书。

刘占锋从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传播主流方式及其现状开始讲起,他指出,传统传承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文献资源的整理收藏与开发利用两个方面,前者硕果累累,后者乏善可陈;互联网传承传播方式下“内容经济”发生着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存在成长的烦恼。紧接着他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学术评价体系偏颇、互联网国家队缺位、缺乏整体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思想“小我”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华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刘占锋强调,推进中华文化传播方式变革势在必行,并从调整文化资源整理指导思想、注重实践、建设要素化类别化数据库及精准检索平台三方面对方式变革进行细致论述。他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河精神是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基因和灵魂,新时代要大力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讲座结束后,参会师生进行激烈讨论交流。刘占锋强调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学术评价体系,树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传承传播贡献力量。此次讲座角度新颖,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在场师生获益匪浅。

刘占锋先生是河南尉氏县人,1953年生,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受聘《人民日报》特约高级编辑,作品三次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编著及主编的我国第一套大型任意字检索文学类工具书《中华语汇通检》(《中国成语通检》、《中国名言通检》、《中国名诗句通检》、《中国辞赋词曲名句通检》四卷),结束了我国大型工具书没有任意字检索的历史,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20年主编出版世界上首部黄河题材类编诗歌典籍《中华诗典·黄河卷》《中华诗典•黄河卷》(五个分卷十八分册,近八百万言)。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