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黄河考古”座谈会——“黄河考古”的概念、内涵和课题
2019-11-13   尹彩彩 申茜茜

图为会议现场 (王雁君 摄)

20191112日,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召开了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黄河考古”座谈会。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立东教授、刘春迎教授、魏继印副教授、秦臻教授和付永敢副教授参与会议。此次会议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副教授主持。

张立东教授作为引言人,指出“黄河考古”这一议题的提出早有渊源。同时详细论述了“黄河考古”的内涵与概念,鲜明地提出了对“黄河考古”的认识,他认为“黄河考古”是指以黄河为标靶的考古工作与研究。

刘春迎教授以永宁王府、州桥遗址的发掘为例说明黄河泛滥带来的灾难,并辩证分析了黄河对遗址保存的意义及黄河淤积对考古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目前导致的境况是“有古难觅”,即厚厚的淤积不仅导致遗址位置的确定难度加大,更导致遗迹埋藏深,发掘工作量加大。

魏继印副教授提出称中国为两河文明说法不太恰当,应称之为“三河文明”。“三河”即黄河、长江、辽河,其中黄河在其同化征服的途中不断扩大其影响。并指出目前学术界有黄河重源说、黄河分段说等,认为黄河考古任务艰巨,需要相关学者做长期的准备,任重而道远。

秦臻教授表示“黄河考古”的研究主力应放在研究人与黄河的关系上。并对张立东教授所引的王青教授“依据考古遗址空白区域判断河道”的相关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他认为,我们可以透过考古发掘来透物见人,考察古代社会,讲好黄河故事。

付永敢副教授认为黄河考古的概念以及对象仍有需要讨论的地方,就空间与时间上的界限提出相关认识。

座谈会最后,侯卫东副教授作总结发言。“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今年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十五周年,我们有责任对“黄河考古”的概念、内涵等重要课题不断进行讨论以加深认识。将黄河考古与断代考古、区域考古有所区别,明晰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树立其独立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总结凝练推动“黄河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