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考古河山五周年纪念会召开
2020-12-15   黄芃雨


图为会议现场(陈冬  摄)

图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陈冬 摄)

图为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礼刚教授(陈冬 摄)

2020年12月13日,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公共考古中心、考古河山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考古河山成立五周年”纪念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召开。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礼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禹会考古队领队张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时庄考古队领队曹艳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三官庙考古队领队秦让平,以及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继印教授、付永敢副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贺俊副教授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副教授主持。

苗长虹代表黄河文明中心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他指出,在公共考古视野下,通过考古河山这样一个旗帜性的微信公众号来推广夏文化的成果,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他对考古河山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着重指出当前夏文化的研究要协同攻关,共同解决。

张礼刚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考古河山五年来的成长表示祝贺。经过五年的发展,考古河山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学术情怀、文化品位同时也是师生成长锻炼的平台,希望在黄河文明中心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呵护下越办越好。最后预祝本次纪念会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侯卫东与魏继印共同主持主题演讲。张东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唤醒城市历史记忆——以蚌埠双墩与禹会为例》为题,以蚌埠禹会村遗址为例展开,比较文献史学叙事方式和以考古遗址公园为基础的叙事方式之间的异同,并汇报了近些年来做的考古工作,总结龙山文化城址与文献史学记载中夏文化研究的关系。曹艳朋从遗址概况、遗迹性质、夯土围墙、遗址的年代及价值和意义综合介绍了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当地村民对发掘工作的支持谈论了公共考古对遗址发掘的影响。赵海涛从二里头遗址最新发现体现公共考古的重要性,以当地居民对二里头性质尚不明确这一现象,呼吁大家重视公共考古,加强对考古的宣传。秦让平介绍了三官庙遗址的具体情况、保存现状和保护利用以及学术价值,并从公众视角下谈了对遗址的认识。

下午,圆桌论坛由魏继印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公共考古的实践、现状和未来各抒己见,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