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正文

王艳华

●基本信息

王艳华,女,理学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产业集群、区域创新、技术学习等经济地理学及区域发展问题研究,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课题,在《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资源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 余篇,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近年来,主要从事金融地理学、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金融领域直接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有:已结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欠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机理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41601119)”、战略耦合与企业区位重构(地理学报,2023)、内陆区域中心城市金融产业集聚演化机理(地理学报,2017)、欠发达地区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格局特征(经济地理,2022)、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20)等。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FJLB014,全球生产网络(GPNS)跨国公司区位重构及其对策                 研究,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1119,欠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机理与路径研究——        以郑东新区为例,已结项,主持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5YJC790111,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与       自主创新效应研究,已结项,主持

4、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23-YYZD-03,河南深度融入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研究,已结项,主持

●主要科研成果

1、王艳华,赵建吉,刘娅娜,苗长虹.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地理探测            器模型的研究.经济地理, 2020(4):125-133.

2、王艳华.新质生产力驱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河南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25,65(02):22-30+152-153.

3、王艳华,郝均,赵建吉*,苗长虹.从GPN 1.0 到2.0: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地理与          地理信息科学,2017(6):87-93.

4、王艳华,苗长虹,胡志强*,张艳.专业化、多样性与中国省域工业污染排放的关系.自然资源            学报,2019(3):586-599.

5、赵建吉,王艳华(通讯作者),苗长虹.战略耦合及区位机会窗口与GPNs 领先企业策略合作          伙伴的区位重构——以富士康为例.地理学报,2023,78(04):877-893.

6、赵建吉,王艳华(通讯作者),王珏,苗长虹.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地级市空间溢出效应对县域        产业结构的影响.地理学报, 2020, 75(2): 286-301.

7、赵建吉,王艳华,吕可文,茹乐峰,苗长虹*.内陆区域中心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机理——            以郑东新区为例.地理学报,2017(8):1392-1407.

8、赵建吉, 王艳华(通讯作者),苗长虹.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区域产业           发展的影响——以郑州富士康为例.经济地理,2025,45(02):1-11.

9、赵建吉,刘岩,王艳华(通讯作者).欠发达地区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22,42(01):70-78.

10、赵建吉,张馨歆,王艳华(通讯作者).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            济地理,2023,43(08):1-11.

11、赵建吉,王艳华(通讯作者),苗长虹.区域新兴产业形成机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经济         地理,2019,39(6):36-45.

12、赵建吉,王艳华(通讯作者),张洁,冯海龙,苗长虹.中部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时空             耦合.经济地理, 2019,39(12):129-137.

13、赵建吉,刘岩,朱亚坤,秦胜利,王艳华(通讯作者),苗长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               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资源科学,2020,42(1):159-171.

14、赵建吉,王艳华(通讯作者), 张洁,刘娅娜,刘丽.新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创新研究的             格局与特征——基于 CiteSpace 和 VOSviewer 的文献计量.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 379-390.

●科研奖励:

1、区域新兴产业形成机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南省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河南省委宣传部,2020.

2、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集群化发展.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人民政                  府,2016.

3、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地级市空间溢出效应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          优秀成果特等奖,河南省教育厅,2021.

4、内陆区域中心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机理——以郑东新区为例.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          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2018

5、欠发达地区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河南省教育          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2022.

6、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集群化发展.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教育          厅,2016.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