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0)暨第十二届“黄河学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2020-09-23   黄河文明中心会务宣传组(喻忠磊 纪莉莉 关勇 蔺楠 黄芃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20年9月23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0)暨第十二届“黄河学高层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封市开元名都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河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筹)、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以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媒体等近40家单位近200位代表和嘉宾现场参会,3万余人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参加了本次论坛。

图为论坛现场(王永明 摄)

23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开封市开元名都会议中心名都厅举行。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李文学、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迎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道席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穆东旭 摄)

宋纯鹏首先代表河南大学向与会领导、专家和师生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16年来开展的黄河文明研究、流域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连续11年举办的 “黄河学”高层论坛,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本次论坛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十四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建言献策,能够提升黄河相关的研究水平。

图为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王永明 摄)

张国友在网络视频致辞中表达了中国地理学会对此论坛的支持和祝贺。他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科技与经济融合、自然人文交叉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契机,需要地理学及相关领域多学科专家面向国家需求,加强交流探讨,整合研究成果,共同为黄河保护与发展战略提供咨询平台。王道席认为此次论坛不仅是学术精英的重要聚会,也是热爱黄河、关心黄河的各界人士共同交流体会和碰撞思想的平台。论坛将以更扎实的理论研究、更深入的实践总结和更立体的学科融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李迎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主题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十四五”规划结合,紧扣时代脉搏,求索突破之道,各位专家学者分享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有助于社会各界共绘千里江山图。田凯在致辞中强调社会各界需凝聚共识,团结协作,省文物局愿意同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文化的系统研究,为寻找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服务。张震宇表示本次论坛汇聚高校、科研、水利、文物等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现黄河战略实施一年来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观点,对进一步丰富“黄河学”学科内涵,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图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王永明 摄)

图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道席(王永明 摄)

图为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迎伟(王永明 摄)

图为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王永明 摄)

图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王永明 摄)

开幕式上,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心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所长赵宏波副教授代表研究团队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科学基础、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及结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报告内容。报告显示:黄河流域省域高质量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东高西低格局,山东最高,陕西、河南次之,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居中,甘肃、青海最低;各省在经济、社会、生态维度上高质量指数排名差异较大,山东在经济维度水平最高,内蒙古在社会维度上表现更优,陕西在生态维度上居黄河流域首位。地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显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更为显著,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引领地位,且在空间上呈趋同趋势;指数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依次为青岛、郑州、西安、威海、烟台、济南、东营、鄂尔多斯、日照、淄博,西部地区多数城市经济高质量指数相对较低,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图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王永明 摄)

  本次论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十四五’规划”为主题,围绕“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黄河重大科技问题与“黄河国家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协同治理与水资源利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黄河变迁与黄河考古等议题,邀请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做大会主旨报告,并设置三个平行圆桌论坛。
      大会主旨报告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艾少伟教授、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史学建研究员主持。受邀专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配置、城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八场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专项规划”(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李文学先生)、“以生态兴黄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杨开忠教授)、“黄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理论分析与优化管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邓祥征研究员)、“ 关于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的思考”(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道席院长)、“走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先生)、“中国城乡区域经济的顶层设计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研究员)、“城市群、都市圈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研究员)、“国内国际双循环与鲁豫陕东中西协同合作”(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
    下午场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侯卫东主持。受邀专家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等学术报告做了四场报告:“黄河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时代价值”(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河南省政府参事张占仓先生)、“河南黄河故道两岸古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探索”(首都师范大学袁广阔教授)、“河南黄河中下游地区早期文明探索的相关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先生)、“黄河下游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延常先生)。

图为大会主旨报告专家(杜景新 摄)

  本次论坛设立平行圆桌论坛分别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涛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继印副教授、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冯兆东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十四五规划’、黄河重大科技问题与国家黄河战略”、“夏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路径”“黄河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三个主题进行学术交流。
      苗长虹在闭幕式中总结到,与会专家围绕水资源保障与滩区治理,城市群、都市圈和城乡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夏文化与黄河考古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丰硕成果。他强调,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河、水、产、城的关系;提高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地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利用多学科和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夏文化、黄河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将其纳入到黄河国家实验室培育的平台体系中;集成优势力量和团队协同攻关,探究黄河文化在不同时空视角下的根、魂地位及黄河文明化进程等重大问题。

 

图为论坛合影(穆东旭 摄)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