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心教师赴陕西师范大学参加“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2020-08-02  

2020年7月27-28日,由陕西师范大学、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榆林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共榆阳区委政研室等党政机关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学术会议。

图为参会教师合影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作为兄弟单位受邀参加会议,由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带队,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涛,副教授夏亚飞、博士后喻忠磊、副教授刘涛等与会。

田志光做了《宋代天灾与国家治理》的学术报告,指出“天灾”作为自然灾害或自然界出现的异象,不受人类活动影响和控制,当天灾发生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皇帝和宰执。他们是中央权力运作的核心,在国家政务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发生天灾是上天对朝政的警示,作为宰执大臣应该辞位担责,皇帝一般也要显示出敬天保民的姿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他们表现出一种敬天保民的姿态,以回应朝野的期待,对纾解民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陈家涛做了《农民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机制与路径选择——基于日本农协的经验》的学术报告。围绕日本农协这一典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首先从发展历史入手,分析了日本农协参与贫困治理的宏观机制;其次介绍了日本农协参与贫困治理的四种有效模式,即“综合农协”模式、“JA共济联”模式、“JA厚生联”模式、“JA银行”模式;最后结合中国农民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现状,提出完善贫困治理机制的路径选择。夏亚飞做了《宋代科举监督与官员管理》的学术报告,从皇帝、中枢大臣和监试官三个方面介绍了宋代对科举考试进行监督和管理。认为宋代的科举监督与官员管理非常严密。宋代科举监督与官员管理对宋代科举考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考试过程中的徇情私取等舞弊行为,维护了考场秩序,有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宋代科举监督与官员管理在中国古代科举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喻忠磊做了《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山区乡村地域人口收缩的地域分异与发生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解析了典型乡村地域人口收缩的空间特征、关联地理环境要素及发生机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根据农业资源环境、人口密度等适时调整聚落体系,重视对灾害及市场风险的适应能力建设,使乡村有序收缩而不衰败。刘涛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历史逻辑与人文价值》的学术报告,提出今天的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板块,整体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需要总结借鉴古代黄河流域治理的经验教训,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统筹黄河治理与增强中华文明发展活力的内在关联,增强促进黄河流域板块融合、创新陆海互动模式路径的信心底气。

图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田志光作报告

图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陈家涛作报告

其他与会学者围绕“黄河流域水利秩序与区域社会”、“黄土高原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榆林及长城沿线历史与环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黄土高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展开了分论坛交流探讨。

最后,受大会组委会委托,田志光作为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分会场的评议人对所在会场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评议和总结发言。陈家涛作为“黄土高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分会场的评议人对所在会场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评议和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经验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出发,围绕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探索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推动了高校理论研究与地方发展实践的深度融合。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