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张锁江校长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调研
2025-02-24   胡雨洁、潘燕

     

                               (图为张锁江校长观看实验室成果 程雨婷摄)

      

 (图为座谈会现场 程雨婷摄)

 

 (图为张锁江校长 程雨婷摄)


 (图为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 程雨婷摄)


 (图为校学术副校长刘彦随 程雨婷摄)


    

(图为中心主任苗长虹 程雨婷摄)


 (图为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万合利 程雨婷摄)

 

2月20日上午,校长张锁江深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调研。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学术副校长刘彦随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过程中,张锁江校长一行考察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的成果演示,参观了中心发展墙展,相关人员分别进行详细介绍和汇报。

随后,调研座谈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三楼30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万合利主持。中心主任苗长虹以“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争创国家一流基地”为题,全面介绍了中心20年的发展历程,从交叉协同、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等多方面介绍了中心取得系列成就、未来发展规划及建设需求。 

(图为与会发言人 程雨婷摄)

座谈会上,中心主任苗长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至善卓越特聘教授王震中,中心副主任董冠鹏、田志光、侯卫东教授,中心教师王广瑞教授及学生代表岳丽等师生代表就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协同体制机制、平台优化调整、平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咨政服务、经费支撑及标志性成果产出等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为学校发展和中心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刘彦随副校长从坚持守正创新,重点突破,聚焦交叉性、战略性、时代性,面向国家战略及服务民生需求,打造黄河流域研究品牌等角度谈了中心建设发展的思路,提出建设黄河研究高端基地、打造国家智库平台、建设文科实验室、对接中华文明基因物证工程、构筑内融外联体制机制及优化格局结构,整合资源,打造独特优势等中心建设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

杨萌芽副书记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中原、立足黄河,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资源力量,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形成不可替代性;聚力打造科学研究高地、黄河流域研究的人才培养高地及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等角度对中心建设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张锁江校长认真听取了中心汇报及与会人员发言后,作总结讲话。他对中心建设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与目前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表示充分肯定,针对当前中心建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给予相关指导和建议。张锁江在讲话中指出,中心创建不易但发展迅速,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科学研究卓有成效,对学校的很多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他就中心未来发展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时代发展。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面向黄河保护与利用的时代命题,深化黄河学内涵,谋划智慧黄河战略等系列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黄河学与人工智能、理工科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主动服务于现代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以及人类健康事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守正创新,追求卓越。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在研究方向选择、学术路径探索等方面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问题,力争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活力。积极探索“学院+研究院+基地”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提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能力,营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为中心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四是强化交叉协同优势,打造学科高地。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学科集群效应。五是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注重消防安全、学术安全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为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六是弘扬文化自信,建设创新高地。深入挖掘黄河文明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心建设成为创新引领、人才汇聚、文化繁荣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高地,为学校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一流大学”持续贡献力量。

 


黄河文明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电话:0371-22826115  ★